【寫在後疫情時代】游適任/區域聯盟時代來臨,亞洲價值重新定義
疫情對數位化一定會有影響,但跟國外相比,台灣影響的層面其實很有限。2003年SARS發生,大部分台灣人是在那個時間點,從沒有線上購物經驗跨入線上購物,當時至少提升至80%以上。
這幾年網路、智慧型手機、數位載具陸續出現,數位化本來就已經發生且重要,疫情只是讓大家更確定這件事。影響最大的是高齡人口,他們原本不習慣數位化,而疫情驅動他們接受改變。
最近因為出不了國,多了一些時間好好看台灣的計畫,發現很多以往沒機會、沒時間規劃的案型出現。疫情逼得大家反思,提醒自己要往內看。本來有能耐在海外嘗試的人,不得不把精力拉回台灣,加上台灣疫情控制得宜,在島內串連還存在的情況下,原本進行中案子的會更專注、加速促成;那些從來沒想過的,也慢慢開始有人嘗試提案。此情況下,內需市場很可能會更好,並且讓我們重新檢視消費水平或標準到底在哪。
台灣的經濟驅動力很大一部分還是來自實業類(泛指觀光、文化、科技、新創、餐飲等),當實業創造的內需慢慢出現,會有機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造就好的東西出現,這是以往不會發生的。
過去20年大家都在講全球化,但全球化早就因為數位化而必然發生,不需再討論。疫情之後,某一些實業類的消費、合作或觀光行為,可能會開始明顯區域化,比如分成亞洲區、歐洲區、美洲區,所謂「區域聯盟」將會勝過以往強調的「全球化」,進而影響產業發展、企業策略和人才培訓。
以往跨國企業在亞洲會挑英語導向的城市作為亞洲總部,這樣的佈局未來很可能不會存在,跨國企業已經習慣視訊會議,未來他們會捨棄設立大型總部,轉而在各個城市設立小型辦公室,同時減少全球招聘,增加雇用當地人才的比例,疫情對跨國企業的佈局策略會有很大的影響。
連帶與台灣有關的影響是「亞洲價值」的重新定義,雖然全世界普遍認定疫情是從亞洲發酵,但是在控制上,目前看來亞洲確實做的比歐美還要更好。歐美所嚮往的生活型態,正好是造就疫情變得嚴重的原因之一;亞洲的生活型態在過去不那麼被欣賞,甚至連我們自己都壓抑、遵循著傳統生活,但這一次,它卻某程度對疫情控制有所幫助。隨著地區的強健、區域之間互助,亞洲的自信感和價值也會慢慢浮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