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人姚謙/誠實是觸動人的最好方式,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聯合新聞網 姚謙
Richard Eurich用接近寫實的方法,去描述上世紀自己家鄉的一場大洪水。...

在我的閱讀經驗裡,所有的創作描述,大部分都從作者個人的想法和情感書寫開始,其中個人的情感絕對是創作的一個最大本能和力量,關於寂寞、孤單、憤怒、歡樂、愛慾等等;然後從個人出發到人際到社會,以至於到世界的感應思考,從生理進入了精神,是成熟創作者很重要的跨越。

美術創作應該是表達想法和流露情感最直觀的方法,這也是我喜歡收藏美術的原因,特別是當我感受到作者表達的情感,只要作品忠於創作者的誠實思考,往往都能打動我;因為誠實是最能觸動人的最好方式,穿越時間與空間的局限。

雖然情感上的共鳴一直是我最大的收藏動力,不過今年COVID-19忽然地蔓延在整個地球上,當人人沉溺於生命脆弱而生成的慌亂與彼此不信任時,只有越過個人感受才能發現恐懼的本質;這成了今年我最常想起的事情,也改變我很多行為和思維的習慣,收藏也是一樣。

收藏上開始探索不同內容的可能,刻意迴避掉潮流價值的名牌,去尋找習以為常審美洪流以外的作品。因此在這段必須居家而擁有大量時間裡,我透過網路許多文章中去發現許多不曾理解的藝術家與作品。也因為想法上的改變,藝術世界也開始了不同面貌:其中英國藝術家Richard Eurich成了我意外的遇見和收藏。

Richard Eurich許多以海洋為主題的作品,似乎可以對照到極端氣候一直是人間隱憂;當亞洲多處發生無法對抗的洪水時,再觀看藝術家在1952年起花了一年時間所描述,曾經發生在歐洲的一場大洪水的作品,感受特別深刻。

像這樣的描述在美術作品裡並不多見,過往關於戰爭、大自然災難的描述,經常會過度的目的性或神話導向,特別是在古典美術和文學裡,大自然的變化總是列入於神話傳說般的描寫,包裝成為一場傳奇。然而,Richard卻用接近寫實的方法,去描述上世紀自己家鄉的一場大洪水。

Richard Eurich少年時就以優秀的繪畫能力有了成功的個展紀錄,年輕時從軍成為戰地畫家、服役海軍;在二戰期間,描述了很多海的場景作品,為了鼓勵自己國家人民的繪畫,其中因敦克爾克戰役描述於祖國聲名大噪,站上事業巔峰。

然而透過政治教誨的民族情緒而成名,也隨著二戰結束而失去了被關注的舞台,這讓他因此有了不同的人生思考,重審自己的未來。從此後半生藝術家開始轉向描述生活中細微的感想畫面,依然絕大部分作品與海水有關。在他以具象的方式描述透納曾居住過的海港作品中,海港的繁榮歡樂、感傷、沉靜、喧嘩種種,都不再只是表象的書寫,多了耐人尋味的閱讀感。

其中這件榮幸收藏的大洪水作品中,是他花了長達一年多的時間來細細描述,1952年歐洲大洪水期間海港的一刻景象。以鳥瞰的角度看著遠方蜂擁的烏雲,不知禍將臨爭相圍觀大浪的人群,船隻踉蹌靠岸和海空出發救援者的慌亂,作品以上帝視角看著災難瞬間。Richard作品向來都是具象,而他的看似寫實風格中卻帶有濃濃的繪畫手感,描述得細緻和掩蓋不了的情感:港邊的人群、飛翔的飛機、半沉的船隻,既真實又如故事中的場景,這也屬於他的詩意描寫,縱然描述的是一件看似荒謬的悲劇。

也許從這件作品的收藏,可能也是我另一個開始,2020年抒情不再是個固態的表象,可能更多來自於閱讀和對照思考後的延伸,縱然這不屬於自己的感嘆;收藏和創作除了情緒的流露和發洩之外,最終引發的思考才有更深刻的意義。

姚謙 藝術收藏 藝術生活 疫情 創作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