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梁浩軒/虛擬體驗的反思:明日你的偶像是機器人嗎?

聯合新聞網 梁浩軒
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探討許多新科技引發...

重溫一次Netflix上著名英國影集「黑鏡 Black Mirror」。其中一集劇情是一對年輕夫妻因為事故而分離,妻子透過網路服務與逝者進行通訊對話——當然不是跟真實的人對話,而是透過大數據分析與統計,將丈夫生前在社群平台及網路上的對話與網路使用習慣記錄下來,透過人工智能的方式,模擬丈夫的語氣,與妻子再次重逢。不只如此,還可以購買一個全新的人造軀體,一樣導入先前的人工智能後,「真的假人」就活生生的在你面前。劇末,複製人丈夫還是無法擄獲妻子的心,淪為閣樓裡的機器玩偶。

軀殼可複製,情感無法複製,劇中妻子可以設定複製人丈夫任何情感,但這些都是設定而來,不是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有人研發出一套已故藝人鄧麗君的虛擬互動,透過全息投影方式,與觀眾對答如流、也能一起對唱,但這些既不是大數據演算而來,也不是人工智能所推算,而是搭配真實演員幕後演出,像是數位操偶師,透過科技結合娛樂產業,逆轉時空達到新的展現手法。

前陣子採訪國寶藝人——文夏先生,高齡92歲的他,經歷日據時代到日本求學學音樂,回台後譜出許多經典名曲:飄浪之女、媽媽請你也保重、黃昏的故鄉...等。從日本學了夏威夷吉他(烏克麗麗),帶回台灣演出,後來還組了文夏四姊妹樂團,帶著四姊妹四處走唱,隨片登台演出。

透過新科技,文夏老師或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但當下的情感卻是無法複製的。 ...

問文夏老師「你當時候紅嗎?」他很有自信地回說,只要有他出現的地方,戲院肯定爆棚。在那個年代,電視裡的歌星從電視裡走出來是大事,無論如何一定要去看。戲院裡,上一場的沒清場,下一場的也沒清場,最後戲院裡座位上有觀眾,座位的椅背上也站著觀眾,走道上也坐滿了,剩下年紀小的就都坐在舞台前,一場原本只能容納三百人的戲院,最後擠進快一千人,都來目睹這位台灣偶像的光采。

眼前的國寶,帶我經歷一段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儘管鼻胃管困擾著他,口中吐出的每一個字,卻都清清楚楚地被記錄下來,彷彿活生生的歷史就在眼前。如果有機會將科技導入,這些口述歷史與數據透過人工智能、數位科技,文夏老師就能與30歲的自己同台演出——這不是不可能,依照目前的科技技術都能達到。

在不久的將來,科技大量導入展演娛樂產業、人工智能結合大數據分析,即時演算的數位寬頻,將讓「假的都能成真」。約翰藍儂再次Get Back、麥可傑克遜重回月球漫步、安迪沃荷再次帶來新的作品、柯比布萊恩用更誇張的姿勢灌籃......但再往下想,這是我們想要的嗎?你期待你的偶像是機器人?還是機器人將成為你的偶像?

娛樂可以重製,情感不能複製;科技當然能夠突破時空限制,但當時當刻台上台下的你與我卻是獨一無二。正如同「黑鏡」中的妻子,畢竟無法複製出一模一樣、富有情感反射的丈夫。

就算30歲的文夏遇見92歲的文夏,也唱不出感情濃郁的「黃昏的故鄉」。我們都知道科技要帶領我們到哪裡去,給我們更多的虛擬體驗,讓我們在數位時空裡耗上大半時間。即便如此,我想我應該不願見到自己的偶像變成機器人,我希望我能站在台下看他們揮汗如雨、唱到噴麥,也不願他唱得音準滿分,卻像個塑膠娃娃一滴汗也沒流。

梁浩軒 虛擬實境 5G科技 娛樂產業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