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祖蔚評金馬57:歡迎來到台灣新電影4.0

聯合新聞網 藍祖蔚
2020年的台灣電影在「前往明天的路上」找到了一條更開闊的道路。 圖/金馬執行委...

去年八月,中國決定抵制金馬獎,甚至香港電影也受逼退出,我寫下這一段文字:「管他來不來,台灣人只要好好拍電影,繼續自由,繼續多元,也繼續在頒獎台上講自己想講的話,莫忘初衷,莫失本色,花若盛開,蝴蝶自來。」2020年的台灣電影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從票房到評價,原本暮靄沉沉的野地硬是開出如此燦爛繽紛的花海;2020年的金馬獎一樣有著電影家族的歡慶熱鬧,得獎人的真情告白一樣讓人熱淚盈眶,不管是侯導的那句「要感動人,先感動自己」,或者是陳淑芳的「哪怕只有一場戲,只有一句話,演好,就是主角」。

侯孝賢(中)獲頒終身成就獎,合作過的影藝人員一同上台獻獎。 圖/季相儒攝影

台灣的可貴在自由,台灣電影的驕傲亦在自由。2020年的台灣電影在「前往明天的路上」找到了一條更開闊的道路:用回甘,來書寫激情;用回看,來萃取餘韻。激情吸睛,是牽動觀眾共鳴不可或缺的敘事技巧;回甘有餘香,則是以悸動的尾韻撩撥記憶漣漪。

就像《日子》,蔡明亮的鏡頭對著李康生的癡戀、凝視與糾纏有如米蓋朗基羅的手,觸摸著李康生的肉身與病痛,完成了他靈魂深處的大衛塑像。然而各奔西東的流浪靈魂,最終還是得聆聽著卓別林譜曲的「Eternally」音樂盒,遙想著那段潮溼有溫度的時光。

就像《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陳昊森與曾敬驊的年少激情當然是靈魂核心,然而一旦少了人到中年戴立忍驚見王識賢的驀然回首,就少了風霜淬煉後的人生回甘,就必定錯失與輕忽了侯志堅的小號輕吹。

就像《消失的情人節》,「消失前」的癡狂迷惑固不可少,倘若沒有「消失後」的追尋與守候,最後的那碗豆花就不會那麼催淚,明明是喜劇,卻比悲劇更催淚。

就像《親愛的房客》,愛人「消失前」的天雷地火,只許是淡淡底色,愛人「消失後」後的陪伴與承擔,才是最艱難的本色。一如莫子儀寫給愛人姚淳耀的「在夢裏」,最後必然得交給白潤音唱獻給「爸拔二號」,才得著雨過天青的安靜。

1983年的台灣影人,腳踩進土地,頭鑽進歷史,用回眸凝睛的敘事,開啟了台灣新電影的小河彎彎,2020年的台灣影人,繼續把暖流帶給只能窩在校園角落取暖的失聲孩子,繼續替那些法條給了身份,卻依舊扭轉不了俗世偏見與岐視的失群孽子吶喊請命,繼續替一路失分的中年魯蛇,發抒怨歎,尋找觸底反彈的念力……昔日的小河彎彎,如今已是大河湯湯,如此風景,怎不叫人流連?

更重要的是編導讀透了垂暮長者的千迴百轉心,才能以「你爸再沒出息,也不會變成蟑螂回來啦!」的黑色幽默,排遣了頭七的人生掛念,才能以「我一直想問你,我兒子跟你在一起,快不快樂?有沒有幸福?」的素樸關問,道出天下父母的單純祈願;才能讓81歲的陳淑芳有機會走紅毯,騎金馬。

選材寬了,人生厚了,大步邁向4.0的台灣新電影,依舊會是讓台灣人午夜夢迴時都會唇角上揚的驕傲。

選材寬了,人生厚了,大步邁向4.0的台灣新電影,依舊會是讓台灣人午夜夢迴時都會唇...

◎ 責任編輯:翁家德

金馬57 金馬獎 藍祖蔚 電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