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就是想像,想像就是旅行──詹宏志導讀《環遊世界八十天》

聯合新聞網 張賢森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辦的第四場「週三讀書會」,由詹宏志導讀《環遊世界八十天》。 圖/...

環遊世界,是不同時代人們共同的夢。它代表著人類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也是小人物以雙腳征服大世界的一種象徵。而這次跟著詹宏志讀150年前出版的《環遊世界八十天》,進一步透視一個時代的切片,以及「大眾旅行」的轉捩點。

1873年出版的《環遊世界八十天》(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是法國科幻小說之父朱利凡爾納(Jules Verne,1828-1905)的經典之作。故事描述一位英國紳士福格,與改革俱樂部(Reform Club)友人打賭,以身家一半的二萬英鎊作為賭注,要在80天之內環遊世界一周。

相較於廉價航空普及,人人都能在短短數日環繞地球的21世紀,19世紀是運輸工具甫突破的時代,如1869年蘇伊士運河及美國聯合太平洋鐵路完工、1870年橫跨印度次大陸鐵路開通。1872年,英國的「Thomas Cook 旅行社」也趁勢推出史上第一個環遊世界的旅行團。

「探險家的年代結束了,緊接著是大眾旅行的時代來臨。」詹宏志說,1873年出版的《...

「探險家的年代結束了,緊接著是大眾旅行的時代來臨。」詹宏志說,1873年出版的《環遊世界八十天》,就是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催生。不過,當時的環遊世界,不只是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限,能夠付諸行動的「身份」也是。

例如,小說主角福格出身英國的貴族階級,是以土地或股票的收益致富,與庶民生活徹底地分別(以當代的視角來看,一個高貴紳士若擁有專業技能,反而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事實上,福格參與的「改革俱樂部」,也是至今有近200年歷史的英國紳士俱樂部,專門服務各國的政要名流,英國首相邱吉爾也曾是該會會員。

大時代的背景,以及人物設定的細節,顯示《環遊世界八十天》儘管是一部虛構小說,但舉凡書中對於各地的地理特徵、歷史資訊,甚至是火車班次等,都有詳細的考究,而非杜撰。

福格搭著輪船、火車,一路從倫敦行經埃及、印度、香港、日本、美國,渡過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橫越世界一周回到英國,期間遭遇銀行劫案、鐵道劫車、海上劫船等,一連串冒險故事以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結合其浪漫主義的幻想,開啟大眾對環遊世界的挑戰與嚮往。

這部古典冒險小說也引發後人依照其情節,復刻書中的路線。法國也有一個「凡爾納協會」,只要按照《環遊世界八十天》書中的路線及交通方式進行旅行,且打破最快紀錄者,此協會將資助所有的旅費。

但完成環遊世界,小說故事劃上句點,這卻不是凡爾納創作的終點。詹宏志曾在其作《旅行與讀書》中指出,「旅行窮盡處,就是幻想啟程時。當真實世界探索已完,想像世界就要我們繼續前進,『科幻小說』的起點應做如是觀⋯⋯因為,只有一個世界,是令人不滿足的⋯⋯。」

綜觀凡爾納的小說,不論是「地理小說」,如他的第一本小說《熱氣球上的五星期》及《環遊世界八十天》,或是他的科幻小說,如《地心歷險記》、《從地球到月球》、《海底兩萬里》,都是以「遊記」形式展開敘事。凡爾納本人也曾描述,自己的科幻小說是「不尋常的旅行」。

這也是這次詹宏志導讀《環遊世界八十天》而提出的結論──科幻小說是從旅行文學演進而來。「所謂科幻小說,其實就是『假的』旅行文學。那個我們還到不了的旅行地,就變成科幻小說的對象。再下一步呢?我們就去到另一個世界,像外太空那樣,或去到另一個文明、另一個時間。」

回到我們所身處的21世紀,如今探險家征服了北極、南極、喜馬拉亞山,一般大眾長途交通的成本也已不如過往,旅行的地點、形式,甚至是內容,都更客製化及多樣化。相形之下,《環遊世界八十天》以火車、輪船「環繞世界一周」顯得古老單調。

但閱讀此書帶來的啟發,卻是歷久彌新的。「旅行就是想像,想像就是旅行」,正因旅行的方式更多了,現代人的旅行夢也就更因深刻思考,選擇以什麼樣的方法及態度來探索這個世界。在後疫情時代,國境尚未解封之際,閱讀反而帶給我們反思與慰藉。

詹宏志曾在其作《旅行與讀書》中指出,「旅行窮盡處,就是幻想啟程時。當真實世界探索...

◎ 責任編輯:翁家德

詹宏志 周三讀書會 讀小說 環遊世界八十天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