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家詹偉雄/帶我回花蓮,回花蓮!——說說文博會「據說考古隊」

聯合新聞網 詹偉雄
圖/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提供。

觀展無數,這次是第一次被揮出完全打擊。

「場所精神」(Genius Loci)是挪威建築學家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在1979年出版的一本建築現象學文集的名字,也是其核心概念,我第一次得知,是在上世紀90年代誠品書店展店之際,由創辦人吳清友先生口中得知,他說:每一家誠品書店應該是那個區域的生活劇場,因而每一家店有每一家不同的場所精神。

場所,是物質的,是人得以創造與建築的,但精神,則是一種隱含的氣韻,它潛在於人們的信仰和美學悸動中,是一種穿過時間與記憶、連結所在地住民心靈的一條抒情紐帶。一個有場所精神的地方,諸般人造物與大自然相濡以沫,人們置身其間會獲得一種說不出話來的安頓與平和,即使連陌生的訪客到來,也不例外。

這次文博會花蓮地方館展場,我是深深因為這種場所精神,而感動著。「場所精神」這四個字在我一踏入空間中,便在腦海中迎面而來,渾身受到震動。

圖/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提供。

展場中地鋪6噸的花蓮七星潭卵石,兩片如地層板塊錯動而起的棚架,撐起破碎的白大理石,石間冒出掙扎長出的植物。環繞著地景的牆面,是這片土地上流傳的神話壁畫,那瑰麗的造型和詩歌般的筆觸,是美的感覺也是敘事的穿透,那高懸的法器和神聖的物件,不是新作,而是穿越迢遠的時間與無數次的使用而來,它順手可拾卻明白讓你感覺劇力萬鈞。凡此諸般種種,在一種週而復始的海浪波濤聲響裡,在些許或明或暗的光線滴漏裡,我踩踏石塊,感覺聖性復返。

參與過無數次台灣官方與民間展會,這是第一次獲得此般屬靈經驗。當你一進入展場,不需解說文字,展覽便席捲了你;當你離開展間,這展覽已成了你的一部分,它永久地推移了你。

圖/翁家德攝影

圖/文博會花蓮館「據說考古隊」提供。

每次去花蓮,非常不喜歡它那許多的人造物,那種苦大仇深是極其嚴重的,尤其是當我們剛從中橫公路上的高山上下來,覺得山海崩毀,心境寥落;但——這次花蓮館卻是強力地挽救了我的情感,甚而,為自己無知於古老神話、自然的深邃而懊惱。

感謝我記得名字的幾位工作者——策展人曾令理(偶然設計)、協同策展的蔡昇達(森深試務所),插畫繪圖王妤璇,燈光設計江佶洋(瓦豆.光田),聲音設計謝瀞瑩;當然,我不記得的參與者應該有更多,能讓這件不可思議的花蓮新事件發生的花蓮縣文化局,且讓我致上敬意。

◎責任編輯:胡士恩

臺灣文博會 詹偉雄 花蓮 據說考古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