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用心如實運行的生活日常,是儀式感的核心

聯合新聞網 葉怡蘭

隨疫情升溫,自月中至今,除中間只一次出門採買,已然足不出戶超過半個月。

數字看來有些嚇人,不過說真的,雖說這幽居程度著實空前,且公事上因局勢變動莫測、不免身忙心忙神亂心焦略有疲憊,然若以宅家本身言,卻似乎並不覺煎熬──當然還是想念、也衷心期盼快快能夠外出走動、四處覓食,但好在還能從容面對、甚至平心安然此中。

是的。在家工作二十多年,素來宅性堅強如我,生活裡最多最主要樂趣來源,原本大多數就都在自己的家裡。

日日餐桌上有餐具型式紋案相互襯托映照,目的並不在這些鋪陳經營的儀式上,而是希望透...

此中緣由,除了一部分肇因於長年閱讀所得以及個性上的越來越孤癖好靜,還出乎早年旅行經驗,特別在北歐西歐、紐西蘭澳洲等生活氣息濃厚的國度,受那陶然氛圍感染,心嚮往之,繼之身隨實踐。

遂而,自成家起,工作以外、甚至工作本身之觀照關注、心血精力大多投注於此;家宅本身以至此中作息食飲,均致力涉獵、修習、耕耘,常日之樂不假外求,自家裡便能源源不絕俯拾可得。

這般專注生活裡,以文字名之,早幾年有一源自北歐的流行詞:「Hygge」,近兩年則是遍見於中文世界裡的「儀式感」。

所以,我的幾個社群平台上,總是時不時在留言裡出現這樣的形容:「你的餐桌/生活好有儀式感……」就連近期因著作《日日物事》簡體版發行,各方媒體越洋專訪中,也有記者問我:「生活上常會有些固定的儀式感?」「儀式感」的定義,歸納各方說法,大致上是藉由對生活細節的重視、經營和特定作為,彷彿宗教或節慶裡的儀式般,使平凡日常得以變得獨特不同。

而我自己的理解,在日本茶道哲學中也有類似的思維:藉由重重儀節的制約,遂能安頓凝定形神,靜心體察四食季節的變化、以及細微感官覺知上的喜樂。

對我而言,「儀式感」比較像是一種過程或手段,真正核心關鍵,在於生活中每一分秒時刻...

但我自己卻並不真的那麼愛用這個詞彙。雖說立意與意義都自成道理,但總覺多少有些偏向形式上的著眼,非在生活本質本身之境之悅上。

對我而言,「儀式感」比較像是一種過程或手段,真正核心關鍵,在於生活中每一分秒時刻,是否真正認認真真專心對待:

一如過去曾經寫過的文字:「同樣是要吃東西,就努力著,讓味蕾的每一次接觸都美味舒服。同樣要用杯子喝茶,就努力找一只真心喜歡的杯子、尋一味合適此刻心情口感的好茶。同樣是要找點娛樂消遣,不管是讀一本書、聽 一首音樂、看一場電影或一段電視節目,就努力找一個能夠長留心版的主題、角度或方向,讓感官與心靈一起歡喜震顫。」

日日餐桌上有酒有花、筷子下有筷架、餐具型式紋案相互襯托映照,目的並不在這些鋪陳經營的儀式上,而是希望透過這些足能觸動心弦的美好事物的環繞,更能沉浸於這享用之樂和食物的味香。

──「與其說『儀式』,毋寧更像是一種用心如實運行的日常。」「生活裡的美與樂,其實就在這些日日月月季季年年不斷來去與積累的變與不變中,流動流轉。」我於是這麼回答。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葉怡蘭 生活 防疫在家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