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徐漢強/從《勇者鬥惡龍》到《勇者動畫系列》:沒有惡龍鬥的勇者,接下來要鬥誰?
小學六年級的時候,班上男生都在迷超級任天堂的RPG遊戲《勇者鬥惡龍》五代,雖然角色關係有點複雜,看不懂日文的我們始終搞不清楚故事細節,但依稀記得一位很喜歡勇者鬥惡龍、邊查攻略本邊和大家講解劇情的同學說過,那是一個跨越三個世代勇者,共同對抗魔族的史詩故事。聽完除了讚嘆遊戲故事格局之大,包括我在內,以及當時一起玩遊戲的同學們,最大的疑問竟然是:等一下,勇者鬥惡龍已經沒有在鬥惡龍了嗎?!(請原諒小學生的無知)
惡搞勇者對抗邪惡的主流設定
最早的《勇者鬥惡龍》雖然只是一個勇者對抗惡龍的簡單故事,但歷經多年的變革,勇者討伐的對象早已不是系列標題中的「惡龍」。畢竟一直殺龍,玩家也是會膩的,敵人倒下了,總是得找個新的反派讓玩家對付。鬥完惡龍的勇者該怎麼辦?鬥魔族啊!魔王或惡龍在破壞世界的背後動機,在早期的遊戲劇情中也不太會多加著墨。一個王道冒險故事,你不會想讓勇者(玩家)知道得太多,進而質疑自己理所當然的神聖使命。萬一勇者開始懷疑自己作為勇者的正當性,反而不幹了,讓魔族肆虐、惡龍橫行,「這樣我們怎麼教小孩?」
《勇者鬥惡龍》系列從1986年首次推出以來,35年間在日本和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文化影響,也因為這個勇者對抗「邪惡」的主流設定太植入人心,嘲諷勇者種種不合理行為的惡搞作品也行之有年。由黃色書刊創作的漫畫《勇者系列》剛開始連載時,正是吐槽勇者以拯救世界之名,行各種胡搞之實的諷刺、幽默的創作故事。勇者打不死是因為主角光環、殺怪升級只是屠殺野生動物,或是到處闖入民宅搜刮寶物根本就是小偷強盜。那些針對各種遊戲公式的吐槽,都是《勇者系列》前期故事的趣味。
隨著故事逐漸展開,《勇者系列》的世界觀一下子龐大起來。到底是誰決定誰是反派,誰又代表著正義的一方?事實上,不管是惡龍或魔族,到底誰會在自己的種族名稱冠上「惡」和「魔」兩個字?如果魔族只是苟且偷生的魯蛇,勇者反而是吃乾抹淨的官僚,政治鬥爭、裝腔作勢、尸位素餐又霸佔歷史詮釋權,這個「勇者鬥惡龍、有時還有魔族」的故事,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這是我迷上黃色書刊漫畫《勇者系列》的原因,也是這部作品與其他勇者惡搞作品做出區隔,找到自己獨一無二魅力的關鍵。
看《勇者系列》實在有夠難不對號入座,比起國外的惡搞作品,故事裡面的吐槽全都離台灣太近了。不管是哪一方的角色,都可以看到相當「親切」的性格:鄉愿又玻璃心、容易煽動、一窩蜂、息事寧人、愛錢又怕死、有紛爭就拔草測風向、有困境就都是they的錯。
但有趣的是,你始終很難只把故事中任何一個「單一的譬喻」套在整部作品上,然後得到一個粗暴的結論。這是勇者系列另一個高明之處,它不是炒短線的時事諷刺,而是將那些觀察到的社會群像,經過完整消化後,再透過角色之間的衝突和感情描寫,建構出當代眾生相。
漫畫《勇者系列》改編成動畫《勇者動畫系列》
面對原作如此龐大的故事能量,要改編成影視作品,老實說很難在短短6集中完整呈現,但以台灣影視產業的市場和資金規模,要一口氣砸下天價製作長達數十集的長篇動畫,更是天方夜譚。製作團隊必須在現實情況下做出抉擇,光想就有夠頭痛。儘管如此,我認為大貓工作室在有限的框架之中,做出非常有意思的選集。主題切中紅心,製作上更充滿細節,誠意滿點!如果你是完全沒看過原作的觀眾,依然能在6集中掌握《勇者系列》的核心主題,以及原作「魔族四天王篇」的主要劇情發展。作為一個和原作篇幅差異如此巨大的動畫改編作品,依舊能精準傳遞原作重要精神,是相當令人敬佩的成就。
對當時還拿著攻略本玩勇者鬥惡龍、懵懵懂懂的我們來說,世界上一切的善惡都如此簡單分明,是非只有0和100,勇者和魔族之間的恩怨,從不是那麼難定義的事。但《勇者系列》所描寫的,是那些我們成年後才明白的「大人的理由」──是為了大局而扭曲自己、委屈求全,甚至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原來大人們一天到晚掛在嘴邊的「灰色地帶」,是比什麼都還混沌不清的曖昧所在。我們都以為自己是正義,其實只是鬥完惡龍換鬥魔族、以受害者自居製造假想敵、一旦掌握話語權就欺壓他人的「弱者」。我們都言不由衷,說了也稱不上理直氣壯,我們是勇者,是魔族,也是龍族。
然而《勇者動畫系列》呈現的不只是幻滅,更重要的是和這一切荒謬共生的力量。是的,就算力氣用盡,我們都很難跟世界上所有「大人的理由」對幹,但我們總要想辦法在這個一點都沒道理的世界中活下去。《勇者動畫系列》絕不是要給孩子看的那般可愛,而是獻給因為意義喪失而疲憊不堪的大人們,在人生旅程中,一顆苦中作樂、無比溫柔的糖。
謝謝公視、黃色書刊與大貓工作室這可貴的一步,由衷期待下一季!
公視《勇者動畫系列》播出資訊
公共電視《勇者動畫系列》共六集,將於7月4日起,每週日晚間10點於公視頻道、公視+播出
◎ 本文與公視合作邀稿刊載/責任編輯:翁家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