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攀登中】登山家呂忠翰:不受限一項運動,讓孩子自由地玩,尋找身體的平衡感

聯合新聞網 口述/呂忠翰、文字整理/陳婕寧、胡士恩
呂忠翰(阿果)於全人實驗中學擔任老師,致力於探險教育的推廣。圖/呂忠翰提供 ...

我喜歡看費德勒(Roger Federer)打網球。我記得10幾年前,費德勒職涯最巔峰的時候,有人做了一個分析研究:為什麼他的動作,感覺起來不那麼用力,就可以順暢地把球打出去?把他的單手反拍和正拍的剖面畫出來,你會看到人的重心非常穩定,軸心在旋轉的時候是很漂亮的,身體擺動與擊球落點非常平衡,對我來說那是運動的美感;另一個例子是戴資穎,我從她高中就看她打球,動作很協調,還有一些巧勁,很順暢地在打。你會慢慢知道。好的運動員的體質和sense,是看得出來的。

我從國中開始看各種運動,不只有球賽,極限運動、直排輪、腳踏車、滑板滑雪我都看,我會觀察運動員的體態,去複製動作的想像,把那些想像捕捉到腦袋裡,當自己狀態好的時候,你就有可能把它做出來。我的協調性很好,從小在鄉下長大,讀種籽學校、全人實驗中學,所以基本上我從小到大的學習都跟運動有關,直到我回到學校從事教育,才發現從小自然而然養成,但目前台灣體育教育比較少談的——就是「體感」。

呂忠翰(阿果)|極限登山家,現於母校全人實驗中學擔任專任教師,投入探險教育至今已...

體感教育在日本發展已經十幾年了,什麼是體感?體感是一個人的重心、微妙的身體平衡感,我們的教育不太會告訴孩子要自由地玩、享受各種運動,比較偏向一個孩子若有單項運動做得不錯,就專攻,一直重複做,進而肌肉群的發展也變得單一。以NBA或大聯盟選手為例,國高中時期多半沒有限定玩哪相運動,他們什麼都玩,直到高中畢業後或大學才會選定。

回到攀登主題,當團隊在設計攀爬路線時,你會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一條攀登路線的美感跟順暢度」,最終還是回到動作的完整度,以及如何運用肌肉和力量。

假如你是奧運選手或頂尖運動員,當然可以探究怎樣是「對」或「好」,但如果是一般運動或運動教育,我認為有多一點想像並無傷大雅,最直接的或許是——小時候有沒有去爬樹?跑來跑去、什麼都玩的整體感受?孩子去嘗試去感受之前,不必急著討論對錯或應該怎麼做,​身理層面要避免肌肉群發展單一且失衡,心理層面則要讓他們保有對「可能性」的探尋。面對攀登,無論是體感或探索未知事物的勇氣,皆是不可或缺。

運動文化是探險的根本,體制中過多的約束與畫分,會逐漸稀釋了埋藏在本能中的探險因子。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這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呂忠翰認為,鼓勵孩子奔跑、探索、感受,是體感啟蒙應該要做到的事情。 圖/呂忠翰提...

◎責任編輯:胡士恩

我們攀登中 攀登 呂忠翰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