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藺子:纖纖藺草,編織綿綿情意
走進苑裡鎮信義路「藺子」門市,放眼都是精巧的草帽、提袋等產品。廖怡雅微笑走來,這位三十歲俏麗女孩,正在編織台灣藺草工藝的希望。
相傳以苗栗縣苑裡鎮為中心的藺草編織,傳承超過三百年。藺草吸溼、透氣,草帽曾是台灣重要外銷產品。四十多年前,工業產品逐漸取代手編帽蓆,藺草產業衰退式微,如今只剩幾家老字號承繼著往日榮光。
大學念設計系的怡雅,一度因為家庭變故,生活陷入困境。她跟隨老師來到苑裡工讀,參與振興藺草工藝的政府專案,認識許多編織技藝高超的阿媽;這些阿媽照顧怡雅,請吃飯、塞零用錢,讓怡雅格外感到溫暖。
怡雅參與執行的專案,最初邀請十多位阿媽合作,因為經費一再縮減,只能不斷解聘阿媽。怡雅心疼好手藝的阿媽失去工作,下決心重建商業模式。2016年怡雅創辦「藺子」品牌,先生李易紳也加入營運。
「藺子」強調創新設計,許多細節重新調整,讓手編藺草產品更時尚與實用;例如草帽裝飾,改用設計師夥伴設計的花布,並且和其他藝術家合作開發配飾。藺子在2019年發起群眾募資購買加工設備,增加了帽形變化,產品質量同步提升。
創業初期,只有四位阿媽編織產品,怡雅和先生四處擺攤銷售。得到薫衣草森林、礁溪老爺酒店等通路支持,知名度和銷售量才有成長;如今藺子一年可以銷售三千頂草帽,合作阿媽超過四十位;藺子也有了自己的田地,種植無毒藺草編織材料,也提供生態體驗教學。
藺草產業輝煌時期,會編織的苑裡女子出嫁,聘金格外豐厚。但怡雅說,藺草編織沒有提高女性地位,女孩反而必須編織掙錢,供給家中兄弟讀書。草編沒落之後,一身技藝失去價值;目前合作的七十、八十歲阿媽,對於能夠繼續編織草帽、作品得到年輕人喜歡,都覺得欣慰。
怡雅將合作阿媽當成職人,阿媽芳名和故事印在草帽的紙標上;其中「阿屘帽」更以製作者命名。阿屘帽一個月只出四頂,手工細膩、花樣靈活,是藺子的特色產品。另一款鎖匙圈上的迷你草帽,必須套在手指尖上編織,怡雅特別介紹製作者品卉阿姨,只有她會做這樣的產品。
藺子明亮的店裡,草帽、提袋等如精品一般陳列,明亮和時尚取代了產業沒落的悲情。怡雅介紹著淑女帽、紳士帽、船夫帽、爵士帽、梨形帽,編工整密、造形活潑;幾款藺草編織包袋搭配皮革和花布,更顯得新潮。怡雅說,創業時都沒在怕,現在反而有壓力;要有好產品、讓阿媽有收入,藺草編織才有機會傳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