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收藏家姚謙/漆器與月季:華人女藝術家 丘堤

聯合新聞網 姚謙

這回想跟大家分享一位我特別喜愛與關注的華人女藝術家丘堤。聊到丘堤前,不得不跟大家分享,我一直很好奇和持續延伸閱讀關於女藝術家的作品和歷史;如果說刻意地把女性藝術家提出來,似乎也暗示著在我所有的收藏過程裡面,幾乎把男性藝術家視為中心。

丘堤畫作「漆器與月季」。圖/姚謙提供

事實上,這與歷史、社會結構是有關係的,的確,女性藝術家在藝術圈的成長過程是較為辛苦的,因為人類社會在檯面上一直以男性藝術家為主軸,這跟社會結構是相對關係。藝術圈不斷有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發表,始終都有某種程度的依附之感、非放在核心,而不是對照的身分。

我看丘堤女士的作品,總能感受到屬於民國時期的氣味,這跟一些文學或影視劇裡的民國氣味不同,她更有一種屬於那個時代的文人雅氣;這與許多文學、戲劇或刻意描述強化的美術不同,在她少量的作品裡,每件作品都可以對稱於當下,但是又多著屬於那個時代的味道,無論窗外的景色、一個布娃娃或一個花瓶,你都可以清晰地讀到,在那個時候,創作者看著作品的透徹和安靜的心。

丘堤原名邱碧珍,是1906年出生於福建,在當時較為活躍的女性藝術家裡曾經被稱為「閩東四才女」。文人家庭出生的她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後,依著知識與青年的角度,參加了五四運動,也受了新思潮的影響,經常閱讀許多新的觀點和知識;她熱情追求新文化、新思想,在二十世紀之初勇於接受新觀念,不被臣服的周邊所拘束。

上海美專畢業後,她與哥哥到了日本,機緣之下她也接受了當時日本新興的印象畫派風格,返國之後居住於上海,在三十年代以水墨畫為主流的環境中,她以油畫創作,特別是靜物,完全一別當時畫壇其他人的作品。

丘堤流傳於世的作品之所以少,這點我也在一些資料裡看到;如同前些年聽到詩人余光中先生的夫人提到,一個家裡最好只有一位藝術家吧。於是余夫人選擇從事一些文教工作而不再書寫,而丘堤也是;為了她支持先生龐薰琹的藝術創作和一些美術文化之研究,而在戰時且家中有幼兒的情況下,她減少甚至停止了創作,這也造成目前無意在故居翻出的21件畫作之外,幾乎很難再找到可考作品的原因。

在那段時日裡,她積極參加許多文化救國的活動,她組織一些女性有志之人做許多手藝活來販賣、募款;她縫製布娃娃義賣,支持當時戰時所需。在她稀少的遺作中,就有一件畫作裡畫的一個至今看來當代感的布娃娃,丘堤的女兒龐濤回憶裡,縱然當時那個娃娃顯得特別古怪,卻被大家所大為讚賞,因此她在戰時製作了數百個布娃娃,捐贈給慈善機構進行募捐,似乎從丘堤的畫裡都可以聞得到那時候生活的氣息和時代的味道。

我收藏的那幅「漆器與月季」,月季粉嫩的花朵與漆器深沉的對應,特別強烈的是背景的處理,一塊似乎漿燙過的布,剛硬、不柔軟地成為背景,凸顯這一輕一重的前景主描寫物。這幅作品在美加展覽時曾被美國的藝評家愛林諾爾‧哈特尼在美國藝術雜誌《Art in America》和《Art Press》雜誌評論到,她的作品都有一種藝術自由的宣言之感,她讚揚著她的生活;這些樸素的靜物有耐人尋味的細節,特別是對於深度空間的考究,是從中國水墨中的抽象走出;而她在中性色彩的環境對比下,主描述物的紅、藍、綠等都有著屬於色彩感的情感力量。

「漆器與月季」掛在我臥室,算算也二十年了。

姚謙 藝術家 藝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