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日片「在車上」:出色的文學改編 濱口竜介臻至成熟的創作高峰

聯合新聞網 塗翔文

從文學改編的角度上來看,剛入圍奧斯卡四大獎的日本片「在車上」是個極近滿分的出色典範。它的成功除了再次彰顯導演濱口竜介的才華洋溢,更證明最好的文學改編常來自短小簡潔的文字結構,而非長篇的超級經典。

日片「在車上」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等大獎。圖/東昊提供

而好的改編亦不一定要照本宣科,濱口掌握住原著精神,將村上春樹短篇做出適切且合乎電影感的再創作,亦擴大原作的格局與視野。原著裡以男主角家福的視角寫作,所有用文字細寫的觀察與內心轉折,不見得能全以影像直接轉譯,除了一些技術上的情節更動,他也巧妙地再發展,為家福以外的幾名要角,都做出更透徹與深刻的想像延伸。

原著只是一個男人面對陌生女司機的漸漸熟悉,借題發揮抒懷自己過不去的妻子外遇與心靈罣礙。但在電影裡,這成了個引子,藉男主角排演的「凡尼亞舅舅」,將戲中戲與己身處境巧妙對照,放大成對人性的參透、對自我的檢視,甚至對生死困境的人生體悟,有著更形而上的格局提升,而非只是在個人小情小愛的耽溺。

電影一開場就很迷人,那個在微光暗影中娓娓道來暗戀女孩故事的妻子,已經充滿謎樣氣味,小說裡還在懷疑中的外遇,也變成鏡裡反射的眼見驚奇。借戲喻情,既是主角們的職業本色,也成了電影裡一再翻轉運用的絕妙技巧。濱口將文字裡的模糊曖昧,部分轉為就該實拍的影像,也讓男主角的起伏變化,更顯立體。戲劇對白變成亡妻的聲音幽靈,既是對話亦是對照,層層疊疊,最終家福與女司機在北海道的那長談,又與「凡尼亞舅舅」尾聲相互呼應,讓動人的重生與感懷虛實交錯,如海浪般一波波加總襲來。

濱口並不只是個仰仗大量對白推進情節的作者,許多影音上的細節處理都看得出他的敏銳。像是同一輛車裡車外的進出、位置、鏡位,即所謂的場面調度,既反映人物關係的變化,亦有情緒張力的輔助。或者當車一駛進白雪北國,所有聲效就抽至無聲的震撼,那種預示與濃烈氛圍,也讓人迅速沉浸其中,相當高明。

這幾部作品累積,我發現濱口著迷於人性裡那股幽微的力量,他深信人都有獨特的靈魂,有共感的部分,也都有別人猜不透的那一塊,就像片中那場不同語言合演的戲劇,而這也是所有藝術創作永遠挖掘不完的迷人魅力。「在車上」盡顯濱口竜介臻至成熟的創作高峰,得獎無數只是水到渠成而已,絕非僥倖。

塗翔文 電影 影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