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鄭秉泓:《茶金》、《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三部關鍵劇集,挑戰台劇天花板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影視工作者,分享這三年他們心中的三部關鍵台劇、三位關鍵演員、和三個關鍵策略,如本期作者馬欣所言:「不是大熱的選擇,但他們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觀看也是一種參與,我們不只看劇,更看見台劇持續向前推進的能量。
2021年對於台灣影視產業是非常特別的一年,年中因為疫情升溫,全台電影院破天荒停業兩個月,疫情改變了我們生活,三級警戒改變了劇組拍片方式,而串流平台的此起彼落則持續影響我們的觀看型態,不過無論怎麼改變,沒有了大銀幕,從電視到電腦到平板到手機,只要有網路,戲劇始終存在。
近來我們不斷聽到台劇起飛四個字,媒體報導加上各種評論盛讚2021年是台劇大年,甚至稱2021是時代劇元年,究竟意味著什麼?2021年初,描述二戰後助產士職涯變遷的台視八點檔長壽劇《生生世世》迎來大結局,農曆年後由刻劃1980年代末期中華商場舊日生活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接棒,八月有記述羅妹號事件及南岬之盟的歷史劇《斯卡羅》磅礡登場,九月是聚焦1994年至1996年間中華民國首度總統直選及台海危機的政治職人劇《國際橋牌社2》,11月輪到述說1950年代新竹北埔茶產業的商戰劇《茶金》,年尾再以1980年代台灣林森北路的酒店為背景的懸疑推理劇《華燈初上》前兩季為這一年劃上句點。
如果說過往受限製作預算及海外行銷推廣不易,台灣只有改編師兄師姊從戰後貧苦人生娓娓道來的大愛劇場及《戲說台灣》系列勉強與時代劇勾上邊,那麼隨著串流平台興起、前瞻計畫推波助瀾、劇集製播環境丕變多方因素加成,在積累出2021一年間有五檔題材殊異的時代劇首播的榮景過後,台劇下個階段必然面對的是百花爭鳴的戰國時代?抑或煙花散盡打回原形的窘境?
《茶金》:時代劇難得的視野與格局
上述幾齣時代劇各有可觀,其中我個人最偏好《茶金》。此劇得以問世,與國家(客委會)支持脫不了關係。若將之和其他獲國家資源重點補助(在此先將輔導金排除在外)的劇集相較,《茶金》並沒有如馬英九時代國防部與三立合作的軍教片《勇士們》在意識形態上顯得樣板僵硬,而且在拿捏人性情感看待政治現實這部份處理得遠比《斯卡羅》細膩動人,在時代還原方面尤其表現出色,不像《天橋上的魔術師》那般以超乎比例的篇幅去討論LGBT議題,對於中華商場所代表的社會變遷所造就的集體記憶反倒顧此失彼、雷聲大雨點小。
在COVID-19持續蔓延的2021年底觀賞《茶金》這樣一齣設定在1949動盪年代的風神台劇,無論投射情感的對象是身處亂世只想要為家族茶行找到出路的張家父女、野心勃勃想要讓人另眼相看的范文貴,還是尋尋覓覓渴望安身立命的KK和夏慕雪,我們正在觀看的彷彿不是發生在70年前的歷史,反倒更像是從過往歲找尋今後繼續生活的動力。即便故事講述的過程中充滿悲傷、苦痛和悔恨,但這齣時代生活劇超越了廉價的悲劇結局或是快樂收場,藉由遺憾和痛感的紀念與傳達,去期許當前在這個島國上生活的我們,產生面對未來的勇氣。這是《茶金》難能可貴的視野與格局。
《我們與惡的距離》:真誠懇切地回應現實
台劇起飛,絕非一蹴可及。如果沒有2015年由王小棣領軍設立植劇場培養演藝新血,如果不是2016年改朝換代之後文化部推動前瞻計畫提升台劇製作規格,如果2017年台灣公視與HBO Asia首度國際合製六集《通靈少女》沒有叫好叫座將台劇帶向下一個階段,台劇不可能在2021年百花齊放,如此榮景其實是過往五年一步一腳印所累積出來的成果,而2019年首播的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堪稱這波台劇起飛最關鍵的前哨站,這齣連續劇在前瞻計畫的資金挹注下,製作方省去了拉贊助談置入的後顧之憂,在劇本開發階段便從Facebook和批踢踢兩個社群平台蒐集近一年關鍵字再分門別類,將大數據分析結果提供編劇參考,而金鐘獎最佳編劇呂蒔媛所操刀的劇本取材台灣真實發生過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分別從被害者及其家屬、加害者及其家屬角度,以及媒體、司法和精神病識三門專業去切入,透過事件連結角色,經由角色對話試著為不同立場找尋共識,整齣劇集超越傳統職人劇框架,見天地更見眾生,進而勾勒出一幅宏大遼闊的台灣浮世繪。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齣乍看很挑釁、實則溫暖療癒的劇,挑釁的是選了身為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加害者家屬的李大芝,和「潛在的加害者」應思聰兩個常常遭致污名化的年輕人做為全劇核心,他們承受種種的誤解和干擾,靠著各方幫助和自己的努力,終於還是找到屬於自己的出口——李大芝是與自己和解,應思聰則試著接受自己的病症、與之和平共處。
《與惡》的結局或許過於說教、過於光明,但是經歷如此沈重近乎窒息的重重試煉之後,我想這麼療癒的尾聲,應是同為母親的編劇呂蒔媛給予下一個世代最堅定溫暖的支持。
《我們與惡的距離》成為爆款台劇,關鍵在於它真誠懇切地回應現實,而《茶金》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實感、想像力和創造性,有時是好幾件事,但也可以成為一件事。無論題材類型和故事背景為何,能夠用很有想像力、充滿創造性的方式,去連結現實,對於當前社會問題做出回應,就有機會成為現象台劇,除了前述兩劇,更早之前的《花甲男孩轉大人》、兩季《俗女養成記》、《誰是被害者》和《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做工的人》、《想見你》皆是如此。
《想見你》:偶像劇說得比日韓更漂亮
在此特別要提一下《想見你》。台灣偶像劇曾經是台劇向外輸出最重要的劇種,不僅讓許多潛力新秀站穩腳步,並且拓展他們的事業版圖。近年職人劇、類型劇、文學劇、時代劇突飛猛進,就連訴求草根情感和集體記憶的鄉土劇亦推陳出新,相較之下台灣偶像劇似乎走到一個進退兩難的窠臼,十多年前風靡一時走「一個愛與xx的故事」路線的偶像劇早已過時,當BL(Boy’s Love)劇逐漸取代傳統鬥氣冤家都會男歡女愛故事塞滿偶像劇話題空間之際,2019年11月上檔的13集穿越劇《想見你》竟能憑藉縝密燒腦的情節鋪排、錯綜複雜的時空往返、加上優異的演員表現、詩意浪漫的談情說愛,讓我們驚呼原來台劇還可以這麼拍,把故事說得比日劇韓劇更漂亮,甚至超越言情框架、提出社會省思。
故事橫跨1998和2019兩個時空,作為一部穿越劇,《想見你》不單只是慣見的穿越時空以挽救愛情那樣簡單,曾憑藉《前男友》和《必娶女人》兩齣都會愛情劇引發熱議的編劇搭檔簡奇峯和林欣慧,把現在和過去、死亡與重生、戀愛的開始與終結、成長與幻滅等種種二元對立,以非常聰明的方式串連起來,為的是逐步辯證「青少年認同」這個全劇核心,劇本娓娓道來毫不說教,四人六角,追愛緝凶,酷炫迂迴的穿越時空原來只是手段,愈近完結愈能體會這個以莫比烏斯環概念編寫出來的劇本其布局之精妙,其視野之寬廣。
近來討論台劇,常會看到「台劇天花板」這個名詞。如果《茶金》是時代劇天花板、《我們與惡的距離》是社會議題劇和職人劇天花板、《想見你》是偶像劇天花板、《誰是被害者》是刑偵劇天花板、《華燈初上》是時代類型劇和卡司選角天花板、《俗女養成記2》是當代草根生活劇天花板,那麼在滿空燦爛煙花的2021年過去之後,2022年台劇除了提升整體水平,還有多少天花板可以挑戰?又有多少天花板可能即將要被凌駕過去?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胡士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