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人鄭偉柏:三把關鍵之火,投資人重新正視「戲劇是一門好生意」

聯合新聞網 鄭偉柏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影視工作者,分享這三年他們心中的三部關鍵台劇、三位關鍵演員、和三個關鍵策略,如本期作者馬欣所言:「不是大熱的選擇,但他們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觀看也是一種參與,我們不只看劇,更看見台劇持續向前推進的能量。

《華燈初上》掀起近期台劇新浪潮,不僅推升Netflix付費訂閱戶數、觀眾競猜誰是兇手?影視投資人也重新正視「這是一門好生意」!事實上,台劇爆發非《華燈》單一項目推動所致,台灣影視產業監製/製片人制度建立與日趨成熟,帶動《我們與惡的距離》、《火神的眼淚》職人及類型戲劇風潮,娛樂話題及吸睛度助力收視與收益產生正向循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電影業造成影視項目及人才板塊移動;優質戲劇搭配OTT成為影視投資最佳避險標的,Netflix、Disney+國際平台豐沛的資金力量及跨國能見度,已成為製作公司強力爭取合作的第一志願。金牌監製、產業板塊移動、串流平台,三把關鍵之火燒出台劇高速發展的雄雄烈焰。

金牌監製、產業板塊移動、串流平台,三把關鍵之火燒出台劇高速發展的雄雄烈焰。圖為《...

關鍵策略1:監製/製片人制度的確立

走過台灣電影新浪潮作者論的「導演制」時代,「製片人制」成為當代自電影學校教育到影視產業人才育成,備受重視的議題。具備全局觀、募資能力及商業思維的製片人,不僅能助力導演及作品聚合更多資源,同時成為產業鏈重要的關鍵商業樞紐。優秀的資深製片人以敏銳嗅覺開發戲劇題材、以商業語言說服投資人出資、同時推動類型戲劇及匯聚明星演員,達成吸引目光的任務。

瀚草影視創辦人曾瀚賢於2015年攝製以醫護人員為主題的《麻醉風暴》,是近十年來台灣職人劇的濫觴。湯昇榮與林昱伶聯手製作《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經由詳細的田野調查及媒體工作者訪談,呈現新聞從業人員的真實景況,連現實生活中的記者都認可劇中呈現夠專業、再也沒有過往戲劇「演」記者的尷尬感。《與惡》不僅帶動大眾對媒體困境、思覺失調等議題的討論,完結篇高達3.4的收視率更成為公視史上第五高收視戲劇節目,叫好叫座。

明星制度是影視產業重要一環,具知名度的明星不僅具備收視及票房號召力,同時也能增加投資方信心。正當台灣中生代明星即將產生斷層之際,一部部精彩台劇讓各世代優秀演員就定位,張孝全和楊祐寧影視雙棲、外型演技兼俱,吳慷仁與劉冠廷正當紅,林柏宏獲金馬獎最佳男配角肯定後,《火神的眼淚》確立一線男星地位,許瑋甯演技進入成熟期,電影與戲劇連番佳績讓她成為三十世代女星icon,《華燈初上》更讓觀眾看到郭雪芙、江宜蓉的亮眼表現。

關鍵策略2:疫情衝擊電影院造成板塊移動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電影產業,限制飲食、梅花座、密閉空間等措施影響消費者觀影意願,不受時空限制的OTT串流平台順勢承接觀眾。「內容為王」的平台,需要大量具吸睛力戲劇作品,同時也成為優質台劇的成長加速器。《火神的眼淚》在去年疫情三級警戒期間播出,不僅於電視台斬獲出色收視率,更為投資該劇的本土串流平台myVideo帶進極高流量及訂戶。

疫情對於電影業產生的不可逆影響不僅於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影視創作人才不再只追求電影最高殿堂,轉進優質戲劇攝製亦成為重要選項,《與惡》導演林君陽、《華燈初上》導演連奕琦、《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皆為優秀電影導演,轉進戲劇成績依然出色,獎項、收視佳績、商業價值,樣樣斬穫。

OTT平台盛行對電影業的衝擊並非全然的降維打擊,但確實影響投資者策略,相較電影投資高風險、高報酬,投資OTT及電視台播出的戲劇在收益預估及風險控管上更有把握。Netflix原創劇集《誰是被害者》在台受關注,同時也在英國、菲律賓、東南亞等多國獲得優異的點擊收視成績,平台高價的版權投資金額,更讓製作公司及投資方提早獲益回收。《華燈初上》製作成本高達2.5億台幣,但獲Netflix以3億元購買全球獨家版權,有充足的銀彈雕琢佳劇又能取得商業利潤,難怪已有國內電視台擬定全新內容策略——未來製作項目不一定在自家電視台播出,賣給國際平台獲利是另一選項。

關鍵策略3:國際平台OTT帶動改變

Netflix、Disney+等國際平台挾龐大資源改變國內影劇生態,對於戲劇內容的在地全球化(logloblization)策略,亦產生項目開發的內容質變。以大稻埕為背景的《雙城故事》可獲墨西哥觀眾迴響、《華燈初上》將條通文化帶至世界190餘國及地區,台劇不僅在無線、有線電視台進入家戶,更乘著OTT的風,飛到昔日未曾想過的境地。

此外,不論是戲劇開拍即宣傳,拉長行銷戰線及增溫聲量,或前期秘而不宣的驚喜式上架,OTT靈活的戲劇行銷策略不時給予觀眾及媒體驚喜,有別傳統線性頻道(linear channel)節目排播模式,一口氣即將戲劇整季集數上架,形成全新追劇(binge-watching)習慣,養大觀眾胃口同時,也加大對於戲劇內容的需求。

國際OTT平台產生的破壞式創新,提供台劇製作新思維及想望,卻也產生演算法及點擊數字影響創作多樣性的隱憂。當製作單位將富爸爸平台列為合作首選而投其所好時,是否導致選材品味漸趨一致、減失原創性,未獲大平台垂青的項目資源更拮据,進而產業M型化,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53 台劇 NETFLIX 鄭偉柏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