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膝關節:我們與兇手最近的距離,到底《華燈初上》在紅什麼?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3「當追台劇成為全民運動」
2019到2021這三年被形容是台劇爆發之年,我們一邊跟緊時事話題,一邊好奇台劇熱潮接下來會走向何方。《500輯》邀請三位資深影評人、影視工作者,分享這三年他們心中的三部關鍵台劇、三位關鍵演員、和三個關鍵策略,如本期作者馬欣所言:「不是大熱的選擇,但他們都代表了我對台劇劇種開發的期望。」觀看也是一種參與,我們不只看劇,更看見台劇持續向前推進的能量。
台灣戲劇這幾年的爆發能量,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想見你》、《茶金》、《火神的眼淚》、《俗女養成記》、《誰是被害者》都能看見收視口碑雙贏局面,不少中壯派創作者近年與OTT新資金之間合作,讓整體產業升級。
而這其中最具話題的,莫過於2021年秋季開播,近期第三季完結篇登場的《華燈初上》,徹底主導了話題版面,讓許多人吊足胃口,足足等了大半年才知道兇手是誰?然而,知道兇手是誰?真的有那麼重要?或是,誰是兇手這回事,就代表引導觀眾收看這齣劇的動力嗎?
重現時代座標勾起討論
首先就題材面來說,《華燈初上》確實在這幾年的類型中成為少數的個案。懸疑謀殺+角色心機+時代鄉愁。台劇有好長一段時間在偶像劇的洗禮下,其實很難讓觀眾看見演員的真功夫,後來力求細節的職人劇,則對部分觀眾又略顯艱澀,敘述林森北路條通小姐們的生活,相較之下,是成功勾起觀眾好奇的起點。
而且,《華燈初上》還勾起大家對90年代初期/解嚴前後那段復古時光的鄉愁刻劃,重現當時的俗豔美學,不管是半屏山髮型或是墊肩西裝等,光是看全劇眾女星的穿著打扮就是一門饗宴。
其實重現時光氛圍,亦是這些年台灣觀眾的討論顯學,《天橋上的魔術師》、《想見你》也是成功推起了一波當代議題,加上經歷過80、90年代特別有感的觀眾,目前也正是收視主力人口群,就算沒有經歷那個年,現階段的年輕收視人口也能看出《華燈初上》最出色的價值,就是演員群的表演。
全明星陣容引爆話題
如果說《華燈初上》到底紅在哪裡?我覺得最大功臣是一整群演員:林心如、楊祐寧、楊謹華、鳳小岳、張軒睿、劉品言、謝瓊煖、謝欣穎、郭雪芙,每個人戲路工整,表現突出。更不誇張地說,基本上這群演員早在在不同作品擔任主角位階,為了戲好,大家都不計較戲分多寡。
編劇給足每一位演員深度廣度兼備的表演場面,幾乎每一個人都有「得獎場」的段落,特別是劉品言演出能量前後爆發驚人,隨著越後面的集數就越出色,不只是傻白甜姊姊,讓人心疼她的出身遭遇,幾段錄音聲音演技哭聲,更能傳達出她的焦慮與悲傷無措。
行銷議題給足爆點
由於前兩季插花助攻的明星演員實在太多,坊間更戲稱《華燈初上》已經變成大牌明星們相繼登場的影集(凸顯製片林心如的好人緣),如果誰沒去客串,可能代表不夠紅,足見全明星陣容對觀眾是多麼具有吸引力。如吳慷仁客串的寶寶這角色從登場到落幕都是討論焦點,甚至有人戲稱應該要報名最佳女配角。
霍建華的客串也是引爆行銷話題,讓新聞版面更好操作,且戲裡還與太太林心如有正面衝突,給足媒體記者標題點閱率。更有意思的之前大紅的《想見你》許光漢居然只是客串社團同學,讓許多網友笑稱這麼強的男主角竟然是在本劇飾演路人甲小角色,超級不可思議。這些客串議題,在《華燈初上》前兩季給足爆點,讓本來沒興趣看的人都會好奇而收看本劇。
螢幕上的試煉
侯孝賢導演曾經說過,過去台灣演員不習慣在鏡頭前演戲,所以只好用長鏡頭拍攝,最後變成了一門美學標準。然而,真正考驗演員的本事,就是特寫。《華燈初上》劇中有著大量的演員特寫,這非常考驗演員的表演信心與攝影師的功夫,距離攝影機如此近,幾乎就是對著攝影師演戲,被放大的細節也會變成螢幕上的試煉。
老實說,不是每個演員都能在特寫的拍攝規格下完整釋放情緒。這回《華燈初上》攝影師在種種龜毛鏡位底下考驗著演員能耐,攝影師與演員之間也需要有足夠信任,才能一拋一接之間完成場面,其中楊祐寧多場特寫愜意瀟灑,令人印象深刻,完全與過去喜劇見長的他大相逕庭。《華燈初上》完全沒有半場戲是偷工拍攝,都是貨真價實的考驗,而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出這些過人細節,才會引爆討論。
真正的魔鬼
真正的大魔王應該是林心如,受限於本劇屬於暴雷型戲劇,奈何場次之間拍攝受限搭景與實景間的製作費用,本質上一二三季都是根據場面調度拆開拍。但這戲從謀殺到真相大白,角色的情緒變化很大,演員群要記住不同狀況底下的情緒變奏不容易,最多變化的則是林心如,同時身兼總製作要想辦法控制預算,這真的很不容易。
最後再補充一點,《華燈初上》製作群憋了半年多不能透露任何蛛絲馬跡,避免被大家猜到兇手之後減少樂趣。其實就算被暴雷了,端看演員群們的表演張力也是極度具有可看度,特別是年輕新秀章廣辰從看似配角身分,最後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證明台灣新生代演員們正在崛起中,只要給出表演空間,自然會誕生下一個男神。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