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守護香草的天然芬芳:退休人生的香草味

聯合新聞網 于國華

冒雨來到桃園市新屋區一處紅磚瓦三合院,曾添福穿著雨鞋踏水而來,他是這裡「三合院香草園」的主人。

曾添福和太太李麗華都曾經在晶圓廠工作。2012年考慮退休務農,聽聞農業改良場推廣香莢蘭種植,曾添福立刻參與。

「三合院香草園」主人曾添福分享種植經驗。圖/于國華提供

香莢蘭開花後結成果莢,收成的果莢經過加工,成為俗稱「香草」的天然香料。香莢蘭種植不易、價格高昂,但香草氣味廣受喜愛,於是氣息濃烈、使用便利的合成「香草精」出現,被普遍被使用在食品工業。

香莢蘭每年開花一次,花期只有半天;農人一朵一朵的人工授粉,既要眼明手快、又要動作溫柔。花落之後,大約等待八個月果莢成熟,其間溫度、水分、施肥、通風等,都會影響果莢品質。優質果莢色澤深綠、細直飽滿;果莢收成後進行殺菁、發酵、乾燥和熟成等製程後轉為深褐色,釋放香草的迷人氣息。

香莢蘭的花在人工授粉之後,開始八個月的果莢收成等待。圖/于國華提供

種植香莢蘭先搭建溫室,投入成本至少五年後才有收入。曾添福夫妻盤算清楚,李麗華先退休投入種植;2019年曾添福再退休加入。雖然目前產量有限,市場行情亦不穩定;因為打開銷往日本的通路,曾添福和太太得以放下後顧之憂,致力於香草品質提升。

三合院裡唯一不漏雨的房間,用來製作和貯存香草。麗華擺出過去幾年收成的果莢,清楚看見每年的差異。一個管狀玻璃瓶裡的香草莢,香草醛結晶如同蜘蛛網般伸展,纖細晶瑩。麗華說,對於香草,許多秘密還要花時間了解。

「退休生活需要設計,轉作農業必須務實!」出生農村的曾添福說,香莢蘭需要細心呵護,好在一年收成一回;比起種稻、種菜,種香草耗費體力和人力較少,工作周期拉長,更適合退休轉業。

輕聞熟成乾燥後的香蘭莢,混合著花香、堅果、煙燻、泥土等氣味。香蘭莢除了氣味特殊的香草醛,還有二百多種揮發物質同時作用,形成韻味綿長、層次豐富的迷人氣味。

麗華端出自製香草冰淇淋,只用了鮮奶、糖等基本材料,看得見細黑點點的香草籽。香草氣味淡雅的融入奶香,與我從小吃習慣的市售香草冰淇淋,口味有著極大差異。

曾經以為市售香草冰淇淋那種濃郁、凝結在口舌上化不開的味道,才是「對」的香草味。幾年前在台南市深藍咖啡館,從千層蛋糕的奶油中嘗到大溪地進口香草,才懂得天然香草和合成香草精的天差地別。

合成香草精如同火爆青春,個性鮮明濃烈,單刀直入、一味到底。長時間熟成的天然香草,馨香如同老者智慧,底蘊深厚、隨機而變。曾添福和李麗華帶著豐富的職場閱歷轉行種香草,我想,這其中也投射著退休人生的生命體會。

于國華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