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永別了,柏林」: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 見證悲傷唯美的傾城之戀

聯合新聞網 馬欣

人是健忘的,因此歷史的影子總揮之不去。對照著我們正變動的時代,「永別了,柏林」這故事既舊且新,故事對焦在1931年的德國,通膨、貧富差距過大、政治大玩意識形態,在那樣浮動社會裡,是如何蠶食鯨吞了人的意志,讓法西斯崛起。新的是導演的手法以靈活剪輯、穿插八釐米美感與分割畫面,讓我們看到當時柏林的人如何搭上歷史的失速列車,且在動盪中何以更加酣醉未醒。

「永別了,柏林」劇照。圖/海鵬提供

雖是描寫嚴峻時代,但導演多明尼克葛拉夫的鏡頭手法讓人置身其中,時而第三人稱的旁述,讓我們與主角法比安這少數清醒的人,旁觀著大時代人心的陷落。故事冷冽,但敘事手法是抒情的。電影一開場夜晚的喧嚷,導演的光影詮釋出柏林整城「今朝有酒」的墮落氣氛,是如片中台詞所說的:「醉生夢死的絕望」。

片中兩個知識分子雖有心改革,但那點壯志也被磨蝕掉了,這過程充滿了繁華與寥落,可以看出導演對作家艾里希凱斯特納所寫的小說「Fabian, The Story of A Moralist」的敬重。畫面讓你想起電影「香水」的破敗美學,整城的窮人、妓院、廉價出租公寓,電影都以光拍出了氣味來。咖啡廳死守著點布爾喬亞殘存記憶、巨富的奢華,讓那個城市如密閉一般,人們的困獸之鬥藉著攝影與美術而如此鮮明。

而片中代表希望的愛情也因此格外動人,男女主角相遇,離開了醉意的喧囂,走在淒清石子路上的那一幕,兩人的影子老長,訴說著這老城的插曲。兩人一見投緣,但女孩的台詞說明了當時環境的惡劣:「我沒有時間當好人」。1931年的柏林窮人每天光活著就不易,所以善惡的念頭才是閒人才能談的奢侈。

他們的愛情在那敗落之城,與隔音極差的出租公寓中很顯突兀,卻對照出兩人的小天堂,男主角用所剩無幾的儲蓄為女孩買了洋裝,兩人一度自信可以愛到克服一切,他們的灑脫都在預演別離般,美得令人心碎。一幕隔著毛玻璃之吻,宛如在地獄中歌詠天堂。

這部的社會氛圍並不陌生,政治的極端思想、人們的囫圇悲傷、主角看著社會墮落,彷彿清醒才是荒唐的。這故事既可當歷史的鏡子,同時也是歷來孤獨者的詩歌。

「永別了,柏林」導演盛讚湯姆希林是扮演男主角的唯一人選。圖/海鵬提供

「永別了,柏林」男女主角間的情慾糾纏將讓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圖/海鵬提供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馬欣 電影 影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