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欣/「詭孩」:孩童視角下的文明暴力

聯合新聞網 馬欣

以社區驚悚片來說,香港與北歐都很擅長製造出「壓迫」氣氛,不同片美國的白領郊區噩夢。香港從80年代開始就很會運用狹窄與雜置的生活空間,製造出人心的壓迫感,如「見鬼」、「殭屍」等。而北歐則不同,他們以非常簡潔冷冽的建築風格,反顯出哪裡都逃不出去的白噪音與一片死寂的空白,最傑出的就是「血色入侵」,而最近則是「詭孩」這部挪威片。

「詭孩」。圖/摘自imdb

導演艾斯基佛格很會運用構圖,以不同角度來拍攝國民住宅的工整與壓迫,讓人從一開始就感受到某種困局。片中大人的困局是始終過勞、分神,而孩子看似衣食不缺,但在那樣有如環形監獄的住宅設計中,生活是缺乏生氣的。顯現出北歐雖然福利良好,但大人在生活中仍然感到無力,只能以各種麻木的方式囫圇度日。前半部的確拍出了現代人的精神貧瘠。

環境的拍法是一密室,而電影中的另一密室是親子之間的,如今大人整個捲進了生活的瑣碎裡無法自救。而小孩處於感知最豐沛的年齡,在那樣的社區生活中,則提前感受到了壓抑與孤單,並因此產生天真的暴力。這部片以建築結構來揭開純粹孩童食物鏈式的小社會,營造了不錯的開頭。

這部片讓人想起漢內克「白色緞帶」的調性,電影一開始從小孩的友誼、煩惱,進一步拍到孩童間也有的權力結構。前半部不知底線的惡意,營造出到位的驚悚氣氛。但而後半則過於凸顯孩童的超能力,讓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的心靈驚悚,到後來有點用力過猛的感覺。

雖然電影凸顯了孩童們的靈氣與感知正被成長環境所扼殺,同時也拍出了大人雖在場卻不自覺的「缺席」,並純熟地以音效與視覺死角、剪輯來充分展現了孩童視角的不安感。這些靈光讓人想起了「鬼店」的孩童騎車部分,適當地分出了大人與小孩各自的世界。在氣氛營造上是部成熟的商業片,可惜的是編導雖有探討社會的野心,然後來超能力對決太過倉促,反而失去了後座力。

不過這部片與2008年的「血色入侵」都拍出了當今大人普遍有如處於密室的焦慮,並以孩子來對照對人生的渴慕,彷如大人才是真正的失能者,這點讓人心有戚戚焉。

馬欣 電影 影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