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神人之家」:求神未果後的人性回甘 看到隱藏在自己小日子的堅強

聯合新聞網 馬欣

這部紀錄片是今年國片中少見不帶教育目的性,看完卻滿是醍醐味的電影,其自然導法頗有當年「日常對話」的靈動神采。

導演以一個與家人疏離已久的孩子歸家當開頭,一通電話無矯飾地帶出家人說不上話的困局。這個引頭帶出觀眾好奇也帶出了故事最後的情感反撲。

「神人之家」劇照。圖/傳影提供

「神人之家」有著台灣常見的宮廟文化,以及當代的農民生活處境。故事的基底是讓人感到親切的,當導演發現口頭上難以溝通時,他以攝影機視角代替他的「存在」,反而看到了家人的另一面,如過度迷信的父親、碎念但又認命的母親(尤其她上樓的吃力背影,意外顯出扛家的漫長歲月),而導演所心疼的少言哥哥,在冰冷攝影機前更看得出他不斷受挫又不斷爬起的日常。

於是過往財物接濟上的怨懟,與對父母迷信的未明,都因有了冷靜的視角,反顯出了生命的力道。尤其他的哥哥在一次辛苦農耕因颱風全部泡湯時,那股從小到大長期的沉默,有如平靜河裡的漩渦,不知是太久的認份,還是仍然持續的信仰。他哥哥的日常依然以接送小孩維持穩定。

有人或許會說看這一家的生活有何看點,但隨著錄影機的帶動,你竟然也看到了自己也隱藏在自己小日子的堅強,與導演開始融冰的情感。那親情來得並非濫情,導演的含蓄,讓他們展開了多年後的溝通,他的母親與哥哥也因為了有了第三者(攝影機)的緩衝,開始有了「自言自語」的自然。於是你看到了宮廟家庭中的矛盾,那位母親最後將眾人過度依賴的神像當成好友的「陪伴」,而哥哥在求神未果後,反激出了對生命本質的堅持。

這個曾經報對明牌號碼,並因此轟動全鎮的一家人,讓觀眾體會到了「神」對人的多重意義,在「有求必應」被幻滅,家庭也敗落之後,他們每日供俸的是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的,卻不只是慾望的東西。

最後由於這份共同的困惑,帶出了幾人對人生的豁達、苟且與堅強,在觀眾眼前紛呈開來,因為懂得,「家」也有了新的概念,不只是支撐,而是共同對人生所有未明的繼續堅持,有如一小隊,讓人看到了理解與包容,是深刻又有回甘後韻的好作品。

馬欣 電影 影評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