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叔環島的理由:即便是漫無目的漂泊,也有其意義
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大叔Ojisan on the road》,記錄了疫情期間,我和學長王子亦設計師,兩位大叔開吉普車越野環島的旅行。很多人好奇,大叔去環島有什麼了不起?很多年輕人都去環島,有人騎腳踏車、有人騎機車,有人甚至是徒步旅行,大叔們的環島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大叔的環島旅行最大的不同是,這是一次前谷歌地圖時代的旅行,意即我們不用谷歌地圖導航,而是使用傳統的紙本地圖,因為我們希望沿著海岸線環島,有時候走偏僻的鄉間小路,有時候甚至直接越野(off road)在沙灘亂石堆上行駛,但是谷歌地圖導航系統,總是帶你走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都不是你想去的地方,只有紙本地圖可以清楚地告訴你,前方可以有什麼狀況?附近的地形又是如何?
我們在旅程中的餐廳,曾經拿出紙本的台灣地圖出來研究,對面坐著兩位年輕男女,露出驚訝的表情,他們看著我手中的地圖,好像我們是從古代穿越而來的時空旅人一般。現代人似乎已經失去了看紙本地圖旅行的能力,我卻認為看紙本地圖旅行是旅人基本必備的能力,就像今天即便船舶自動導航系統已經很先進,但是水手們還是必須具備有藉星象或燈塔導航的能力。
沿著海岸線的旅行有一部分也是為了彌補我青少年時的遺憾,因為年輕時曾經想在海灘升營火,夜晚直接睡在沙灘上,無奈在那個戒嚴年代,台灣被打造成一個軍事碉堡,海邊更是戒備森嚴的禁區,我剛把營火升起,馬上就引來一群荷槍實彈的海巡部隊,嚇得我馬上熄火逃走。
大叔們少年時期的探險精神,是被壓抑禁止的,我們無法自由地探索這座島嶼,也不被允許好好地研究這座島嶼的歷史,所以我們長大後基本上對自己生活的島嶼是陌生的,甚至因為常常出國度假,我們對於日本地理歷史的熟悉度,甚至高過於對自己家鄉的了解。
為了重新認識這座島嶼,我選擇沿著海岸線旅行,有時候走濱海公路,有時候則必須離開公路,直接在海灘越野行駛,就像《魯賓遜漂流記》中的主角,他漂流到一處未知的島嶼,為了瞭解這座島嶼,他選擇沿著海岸線繞行島嶼一周,環島的確就是認識島嶼的最佳方式。
大叔們的旅行與年輕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年輕人的旅行喜歡熱鬧,喜歡群聚,常常大伙兒喝酒玩鬧到天亮;但是大叔們喜歡享受孤獨,喜歡享受獨處的樂趣。因此大叔的環島,雖然是一起旅行,卻是一人駕著一部吉普車,聽自己的公路音樂,旅程中則以對講機彼此聯繫,猶如西部牛仔一般,一人騎著一匹馬,可以在曠野裡遊走,感覺自由又自在。
大叔們的環島旅行漫無目的,卻充滿驚奇與新發現,正如日本旅行家石原裕輔所說的:「即便是漫無目的的漂泊,也有其意義吧。」東部的海灘秘境、宏偉的方舟教堂、斷裂的海岸線、眺望龜山島的違章聚落,以及西海岸無用的教堂、擱淺的巨輪、沉沒地底的廟宇、綿延的海岸風車,還有富詩意的靈骨塔,這一切都讓我對這個島嶼有新的認知。
馬偕博士在十九世紀末,走遍台灣各處傳道,他也將各種觀察詳細記錄下來,包括植物、動物、地質與人文風俗等等,他不僅是一位宣教士,同時也是探險家、博物學家,他在十九世紀末在美國出版《台灣遙記》(From Far Formosa)一書,在1895年時,這本書成為國際間研究台灣的最重要著作。
我雖然比不上馬偕博士那樣的豪情壯志,以及對台灣的熱愛,但是我覺得我們每個在台灣旅行過的人,都有責任將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作為這個年代的人對自己土地的描述,或許也可以留給後世的台灣人及台灣研究者有多一些的參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