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作家葉怡蘭/台灣人愛夜市 集食與樂、闔家同歡的共感

聯合報 葉怡蘭

近幾周,社群平台上火紅延燒的美食話題,毫無疑問,除了「他今天吃了哪家餐廳?」,就是「夜市」了。

無獨有偶,近來,我與夜市的緣會似也比過往來得更緊密。

福岡中洲屋台,成排食攤沿河而立,水景水光映照輝映下,風情滿滿。圖╱葉怡蘭提供

當然,素愛市井小吃如我,夜市原就是常日以至國內各處走踏之際的必訪地;但最近比較特別是,還一路逛到國外去……

那是上月的福岡小旅行。憧憬多年一直想訪的城市,原因無他,全為了食物——明太子、水炊鍋、牛腸もつ鍋……還有,屋台。

「屋台」亦即日文的路邊攤之意。其實日本各地皆有,然在福岡不僅從數量到類型龐然多樣,且各自集結成頗具規模聚落:共有中洲、天神、長濱三大屋台區,每到向晚時分便開張,一片燈火燦亮通明,人潮人聲鼎沸,遊人們自在走動其間,一攤吃喝過一攤,風情與樂趣滿滿。

——是否覺得這景象熟悉?是的,幾乎就等於咱台灣的夜市!

但若再細較,其實二者間也有不同。首先第一印象,日本民族性緣故,日本屋台區管理與規劃明顯更嚴謹,整體更美觀秩序也更整齊潔淨。

以位在河濱的中洲屋台為例,一長列食攤傍水而立,彼此距離與位置安排得宜,不僅璀璨燈色、熙來攘往人影與水景水光相交映,自成優美風景;遊客還能同時享受屋台用餐與河畔散步賞景之樂,極具特色……此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

但要說到食物與多端樂趣,私以為台灣似是更為豐盈。

在福岡屋台,飲酒是一大重點,客層以上班族工作後聚會小酌放鬆為主;因此,菜色類型也較集中,燒鳥、燒烤、拉麵、煎餃是大宗,若是西式,則以歐風美式經典下酒菜為主流。

台灣則不然,獨特歷史地緣交錯,各地域各族群人文與生活方式在此薈萃,飲食上原就混融多樣;加之夜市之做為全家全民遊憩休閒之所……所以,台灣夜市之樂不止在於食,還有遊戲、購物等機能也同時涵納其中;尤其如台南花園夜市、大東夜市此般非為天天開張的流動夜市,娛樂功能遠勝其他,覓食之外,逛得玩得開心最重要。

因此,論夜市之食,首先多樣便遠勝其餘國家地方,且傳統類型小吃固然得能長年備受愛戴屹立不搖,卻也同時熱中追新求變換口味。

我之長年觀察,比起其餘小吃聚集地如市場、廟宇來,夜市小吃之形式形貌流轉極其快速,推陳出新頻頻,一波一波潮流風行不斷,幾乎每隔一陣便見新菜式新花招,東西四方在地異國相交錯匯揉,還多得是天外飛來讓人驚奇咋舌的奇妙創意,且隨連鎖加盟或物料流通體系而瞬即流通全國……

當然平心而論不見得都好吃,故熱頭過了也往往很容易遭到淘汰、唯真正美味者才能留得下來,卻也相對趣味橫生、活力滿滿,並成為推動街頭庶民飲食不斷前行進化、紛呈發展的一大助力。

而我想,就是這般集食與樂且闔家老少親子同歡於一的本色特質,使夜市成為台灣人心目中如此獨特的存在;遂也解釋了,這位人稱「AI教父」的深切情鍾情寄,所熱烈激發的,正是咱無數台灣人的共感:兒時的回憶、味蕾的連結,以及因而長年醞積此中的、關乎人事地物情感的牽繫,從小到大在那場域裡所不斷得著的歡樂與美好,都在他的熱情告白與力行中被一一勾起。

至於那些隨之而生的雜音與質疑,比方為什麼去夜市不是故宮,台灣觀光是不是只有夜市?夜市算不算是台灣文化?我想,此純屬視角廣度與深度,若願從這片土地的過去現在、以及我們共有共享的生活裡看去,都不成問題。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葉怡蘭 夜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