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師方序中:如果你喜歡設計和創意,就不該只是成天討好客戶
諸如張惠妹、五月天、魏如萱、黃子佼這些大咖,唱片設計皆出自近年炙手可熱的視覺設計師方序中之手,然而不僅是音樂領域,臺灣文博會、桃園農博會、屏東設計展這些大型活動也少不了他的身影。方序中向來給人誠懇又不失玩心的形象,在故事性強烈的主題作品背後,他始終是當年那個愛聽長輩講古、對電影懷抱高度興趣的大男孩。
2015年,他以自己的老家屏東東港共和新村當作起點,展開了以家與記憶為主軸的小花計畫,連年來已有越來越高的討論聲浪,2019年更擴大舉辦進駐台北當代藝術館,讓流行音樂與當代藝術跨界合作,締造超過12萬人次入場觀展的佳績。《500輯》邀請這位設計界說故事的人,分享他自身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方序中(以下簡稱方):25歲我已經工作了幾年,在一家設計公司擔任小主管,當時正面臨台灣設計環境的困境,例如普遍的比稿現象、削價競爭,許多創意會被擋在業務那裡出不去。在那時候碰到一個酒商的案子,很多廣告公司提案都沒有過關,朋友找我試看看,我們是一間很小的設計公司,沒有什麼後台和資源,很珍惜這樣的機會,於是憑著自己喜歡電影的意念、描述故事的能力,提了一個像是舞台劇的畫面,最後雀屏中選。
在那次經驗之後,我開始思考環境裡是不是有更多的機會,很多想法不應該被莫名的防護罩擋住。年輕的時候蠻衝動的,無論想法和個性都是,公司剛好遇到了人事上的問題,我忘不了當時自己跑到老闆辦公室,徒手把櫃子捶出了一個洞,質問他團隊已經這麼小了,為何還要讓裡面有這麼多誤會?那是我第一次講出所有想法,也深信外面有更多值得探索的事,後來自然就離職了。
在那之後,我和高中至今的好友陳易鶴創立了好氏研究室,那時候的勇敢是非常難得的經驗,我們一起租房子,身上都沒什麼錢,甚至我每天吃飯還要湊零錢,生活就是這樣子過來的。那種勇敢是來自,既然我們喜歡設計、創意和分享,不該只是成天討好客戶,應該要投入更多心血,使自己變成有能力讓別人幸福的人。
500輯:那時候啟蒙你的人事物為何?
方:最明顯還是那個酒商的案子,提案過程中其他公司都是用預算和卡司拚搏,沒太多經驗的我反而沒什麼包袱,因為那次的商品主題是黑色,我選擇重新詮釋大家對黑的印象。人第一次認識黑的時候,可能是在媽媽肚子裡;小時候的黑是睡覺前父母關上燈,或許門縫中會透出一點點光,有了對比才知道黑的強烈;學生時代的黑可能是浪漫的,例如戀愛時總喜歡夜遊。最後經過一條隧道,才看到黑色主題的威士忌。
當時的客戶負責人是學戲劇的,會議上直接點名我,現場還有很多人,美術指導王孟超、音樂人李雨寰,還有我之後的事業夥伴陳彥鳴(Issa)。後來跟著客戶去很多地方場勘、會議,過程中我不斷在學習,那位負責人幫助我做出突破,至今仍然非常感謝他。
當然還有舅舅金士傑,他是很特別的長輩,會很自然地講出許多深刻影響我的話,第一次聽到「反骨」這個詞就是他和我講的。在我大概國高中的時候,他家最高科技的設備可能是電鍋,他認為多餘的科技物件會阻隔人們的相處機會,與其打電話給你不如直接去找你。那時候他總騎著一台速克達背個包包,我媽有煮菜就會騎來吃飯,是他教會我敢於和他人不同。
500輯:25歲的你如何看待挫折和失敗?
方:我很習慣累積失敗,蠻多時候都選擇放自己心裡,沒辦法像別人一下子透過某種方式宣洩掉。我從小到大沒有講過髒話,這來自父母的叮嚀,記得有一次太生氣想罵些什麼,甚至跑回家打開衣櫃才敢小聲講。很多人可以透過聲音宣洩,但我選擇自然凝結在身體裡面,慢慢轉化成養分。
500輯:你想對那個時候的自己說什麼?
方:我希望和他說你的決定是對的。我不是結果論的人,非常享受過程,過程中當然會有失去和獲得,體驗失敗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因為之後你會遇到更多的挫折,經由慢慢的推疊你會有更多抵抗能力。從一個人、兩個人到一群人,甚至有各界的夥伴齊力打拼,我向來不會一直描繪成功的畫面給大家。20幾歲那時候的勇氣和失敗上的累積,是我現在過得蠻自在開心的主因。
500輯:在那個時期,有沒有一句類似座右銘的話?
方:30幾歲的時候,看了單車環島電影《練習曲》,裡面提到「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這對我來講改變蠻大的。從那時候開始我慢慢醞釀小花計畫,快消失的東西,你不做些什麼真的可能會不復存在。
500輯:確定自己要成為視覺設計師的契機是什麼?
方:我一直很喜歡看電影,本來想要學剪接,就去問金士傑意見,他帶了一位製片朋友和我聊。告訴對方我剛退伍想學剪接,他和我說喜歡電影未必要直接碰觸事情本身,也可以從擅長的事情磨練累積,等待再碰到電影這件事,我的想法和作法可能完全不一樣。
我從小就很愛畫畫,素描水彩油畫都碰,很會模仿別人的畫風,長輩常稱讚我「畫得好像」,學生時代也曾代表學校參加各縣市美展,當時希望畢業之後能當個漫畫家或開畫室,是入伍服役之後,對畫面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才不小心碰到設計。
我雖然喜歡設計,但它只是一種手段並不是目標,我必須知道自己背後的意圖,是想讓環境品味更好、還是想讓爺爺奶奶有更友善的空間生活?當我聽到年輕人的目標是「當一位很厲害的設計師」,我會覺得有點奇怪,應該要找到真心喜歡的原因,那路上自然會出現很多寬廣的選擇。
500輯:實踐理想的過程有付出什麼代價嗎?
方:一直衝刺的當下,很多時候你會忽略身邊人的感受,我覺得自己要追尋夢想,但親近的人可能認為你很自私,我的確也有感情關係因為這樣而失去。可能自己一直在設定的軸線上前進,別人的影響只是波動,卻無法改變什麼。
這幾年花很多時間推廣小花計畫,難忘有個人曾經問過我,花這麼多時間處理珍惜的議題,為何不直接把這些時間拿去陪家人?這個說法其實可以套在很多事上,讓我開始思考,我是希望藉由這件事情拉近和身邊人的距離,抑或更想要提醒別人?這是很微妙的事情。
500輯:身在這個時代,你覺得究竟要為什麼而努力?
方:當我有機會獲得更大舞台的時候,會越想回饋社會。在很久以前,我會卡在設計師每天都在幫別人穿漂亮的衣服、做好看的包裝,但對環境的連結和貢獻到底是什麼?外在可能會消失,便一直思考自己有能力的時候必然要回饋社會。所以我從自己家裡的故事聊到生活、記憶、文化,只要有機會,不管是什麼樣的事情,都能用設計和更多人分享。
500輯: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方:想做什麼就去做,時間一下子就沒有了,如果你現在20幾歲,盡量去享受失敗吧,寧願失敗也不要一下子就成功。多充實自己,無形的累積比有形的來得重要,與其花錢買很多實質物件,不如出國看看,世界上有太多讓你驚奇和感動的地方。
當我站在冰島的冰川上,才知道在台灣每天苦惱的事情根本都不算問題,自己有多渺小啊,願意用任何一件事情換得可以去更多地方走走看看。過好基本生活,盡量專注充實自己的內在。
小檔案
方序中
出生於屏東東港共和新村,2013年成立設計工作室「究方社」並擔任創意總監至今。是台灣首位完整執行三金典禮的主視覺設計師,2015年開始發起以家與記憶為主軸的小花計畫,藉由跨領域串聯呼籲社會正視土地議題。近年在不少文化展演活動都可見其充滿故事性的作品,亦是諸多音樂人指名合作對象,曾六度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