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顏寧志(安地羊):當曝光自己變得容易,你會習慣不那麼用力去完成某件事情

聯合新聞網 胡士恩
顏寧志20歲開始先後創立「自由人」的品牌,從網路平台、工作室、藝術空間,近年也主...

2018年6月,負責第29屆金曲獎視覺統籌的JL Design,邀請國內外26為插畫家搭配26首音樂,共同譜出反應當代社會現況與世代心聲的宣言;同年9月,由藝術家顏寧志策劃的第一屆「台北插畫藝術節」登場,號召超過百位創作者,開創台灣在地與國際串聯的藝術展會。那是近年台灣插畫創作的關鍵點,打破以往插畫等於文創、圖文、繪本而已的刻板印象,開始讓大家對插畫的想像,有了無限的可能。

立志要讓「插畫不再只是插畫」的策展人顏寧志,其實很早就在藝術、設計圈展露頭角。他從純藝術的發展跨領域到服裝設計和空間營運、展演策劃,20歲開始先後創立「自由人」的品牌,從網路平台、工作室、藝術空間,再到原創的插畫藝術節和印花設計節,比起做出很酷的展覽而已,他更在意環境與產業的生態關係,創作者、觀眾和社會大眾真正的需求,扮演串連起各種產業與創意的橋樑。在第三屆台北插畫藝術節即將開展之際,《500輯》邀請這位滿腦子新鮮idea的策展人,聊聊他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顏寧志:我的25歲很滿很滿很滿,很認真的工作、也很認真的玩。讀研究所之前我是很乖的小孩,認真唸書、認真學新的技能與知識、認真畫畫和創作,想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早早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但來到台北念研究所後,發現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除了擁抱台北以外,我更加認真在享受台北的各種圈圈、各種生活。

我從小念美術班、大學念美術系,每一階段的成長幅度不會超過百分之十五吧,因為藝術產業和裡面的模式很固化,你沒辦法輕易的去改變、控制。我會唸實踐時尚與媒體設計研究所,是為了給自己一個更寬廣未來的可能性,不然我其實是會繼續念藝術相關的系所。把自己丟到設計學院,完全陌生的領域,結果可能會是0,但也可能是50、60或是更多,對我來說是非常大的嘗試與挑戰。

研究所當時在「非池中藝術網」工作的經驗,對我也是很新也很重要的嘗試。非池中是藝術媒體,我必須時常轉換自己「藝術家」身分去採訪別的藝術家、畫廊單位。有時候,其實心裡會放不下自己也是藝術家的這個身分。不過這份工作經驗影響了後來的我,不會把「藝術」想得很崇高,總是可以很快的在不同狀態迅速切換、轉換身份。

500輯:那時候啟蒙你的人事物為何?

顏寧志:我有一個念實踐服裝設計系的朋友,他叫林侑駿(Yuz lin)。當時他邀請我去看他的秀,那是我第一次看服裝秀。即便我大學有修戲劇系的課,對於表演有一定的認識,劇場比起藝術展又更關乎當下的現場,不管是演員或觀眾,所有人的呼吸都是在同一個狀態裡。可是我看了服裝秀後,心裡覺得「哇,這是什麼更特別的體驗!」服裝秀比戲劇的現場更即時,從模特兒走出來、燈光和音樂一下,遠遠看過去,你看到服裝的線條跟色彩,當模特兒走到你面前,你看到服裝的材質跟模特兒的呼吸起伏,這都跟表演有關。然而一場秀的呈現,它沒有劇情,短短十五分鐘或半小時的一次次瞬間,服裝設計師從服裝、髮妝、模特兒、燈光、音樂等等,需要決定、調控的部分很多,在一些很短的瞬間,決定了成敗。那次體驗,我感覺自己有些開關被打開。

當時我也剛好在思考如何把平面作品變成立體,林侑駿建議我也許可以嘗試念服裝設計,服裝也是平面變成立體的過程,這些話開啟了我的視野。我記得那是2008年前後,全球都在流行跨領域的氛圍,厲害的品牌紛紛都開始跟藝術家合作,像當時LV的總監Marc Jacobs開始跟村上隆、草間彌生、Frank Gehry合作。我就想,如果藝術家接下來的發展趨勢都是要把自己跟品牌做跨界,為什麼要被動等別人來?我是不是可以先擁抱時尚產業,去了解它到底怎麼運作,開始思考藝術家自己也是一個品牌。

林侑駿在我進入實踐念研究所不久後便意外離開了。我從來沒有看過一個人可以像那樣發光,但他真的帶著光、閃閃的照著別人,好不耀眼。自從他離開之後,我覺得自己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把對方影響給你的好好的留在身上,帶著另一個人的某些碎片、光、或是一部分往下走,接下來的時間要用力活得比只是自己一個人更有價值。

顏寧志很早就把藝術家當成品牌思考。 圖/吳致碩攝影

500輯:25歲前後的你如何看待挫折和失敗?

顏寧志:我看待挫折和失敗還蠻健康的,我覺得錯了就錯了。但是每次的錯誤都是為了讓下一次走得更好,帶著經驗往下走,也沒有需要停留太久。常常有人覺得我神經很大條或很有勇氣,但我覺得好像也不用看的那麼重、那麼嚴肅。如果你永遠都很害怕失敗或挫折,就會一直卡在一個狀態裡。當然我也會希望每次新東西出現的時候,我是準備好的,可是後來會發現,做任何事情我們都永遠沒有真正準備好的時候。

500輯:你想對25歲的自己說什麼?

顏寧志:不知道要跟25歲的自己說什麼耶。我一向是目標很明確的人,我會很早設立目標再慢慢實踐。如果看到25歲的我,好像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很多事情在對的時間點就是會遇到,我方向感算蠻好的,好像從來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可能就叫25歲的我在更好好享受那時候的一切吧。

500輯:在那個時期,有沒有一句類似座右銘的話?

顏寧志:「Think like a man of action, act like a man of thought.」它的意思是,要像行動者一樣思考,像思考者一樣行動。這句話對我來說總是非常受用,以前的我可以很快速去嘗試、迎接挑戰;;過了十年,面對事情不像以前那麼行動派,現在的我,狀態更接近這句——「Freedom is not arbitrary, but self-domination to get freedom.」,想當一個所謂的自由人,不是隨心所欲;是該自治自律,才得以自由。

500輯:身在這個時代,你覺得究竟要為什麼而努力?

顏寧志:在為「公平」、「公正」與「公開」努力,這很重要。以前會覺得努力就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但老實說,我是很幸運才能不斷累積、往前走。出社會後,我看到很多人,他們也非常用力,也不是不努力,但就沒有得到比較公平的條件,或是得到相對比較公開的資訊與條件,後來就慢慢的消失沒有繼續發展。生在這個世代,公平這件事情很重要,如何把一些東西變得更有開放性、更加透明化,這也是為什麼我做自由人,我們身邊很多東西看起來是開放的,但都是假的。每個人都應該要為開放性跟透明化而努力,我辦大型展演、藝術節、設計節、藝術空間和網路平台,都是在做這件事情,讓時代跟產業多了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機會,這非常重要。

第三屆台北插畫藝術節主視覺,由「低級失誤」繪製。 圖/台北插畫藝術節提供

500輯:會給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顏寧志:「走出來,走出去,走到生活之中,走到螢幕之外。」我的這個世代剛好遇到類比跟數位轉換,所以同時擁有兩個很好的武器,也多了更多的挑戰。新一代年輕人如果太依賴網路和虛擬平台,可能會喪失動手做跟實際面對現場的能力。如果可以跟年輕世代對話,我會說網路很重要沒錯,但在網路上完成宣傳或創作,不代表你有辦法面對現場做出實際的展覽和體驗。不要只思考在線上活動,只停留在自言自語或是自己的情緒裡,要有面向整體大環境的佈局和思考。

「當曝光自己變得容易,你會漸漸習慣不那麼用力去完成某件事情。」除了走出來、走出去以外,還是要用力的把自己推出去跟不同的人接觸,我相信創作最終還是需要現場的交流。網路看似無遠弗屆、四通八達,但你的視野也可愈來愈限縮,停在一個一個小圈圈裡。

500輯:社群現代人人可以經營自己,你怎麼看台北插畫藝術節的必要性?

你有沒有先設計好觀眾是誰、要服務的、參與的對象是誰?這是一件蠻重要的事,這跟我後來從藝術學院跨到念設計學院有關,藝術創作太容易服務藝術家個人或藝術本身,可是設計通常會有「服務的對象」。做台北插畫藝術節時,我會思考我要給大環境什麼?之所以設定成「插畫藝術節」,就是希望插畫的光譜可以更寬廣、除了大眾的方向以外,也可以往更藝術的方向靠攏。

創作者以圖像、雕塑、服裝等各種形式展出自己的作品。 圖/台北插畫藝術節提...

在台灣,插畫很容易被小看是繪本、貼圖或文創市集而已,可是明明在畫廊或展覽空間也會有插畫形式的藝術創作,因為它在藝術博覽會、美術館展出就可以叫藝術家,那為什麼不做一個活動讓插畫的光譜打開一點?當我有這樣的想法後,活動本身以及服務的目標跟取向就已經存在,目標一但設立,有需求的人來了,希望可以接觸不只是繪本或市集的觀眾也來了。

提供一個新的平台,你要先知道這個時代有哪些需求和缺口,了解哪裡有可以著力的地方,這是我學策展最重要一點。不是說今天大家做自媒體,就潮流跟著時事或觀眾期待都在講電影,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電影的youtuber嗎?有需要這麼多podcast嗎?一窩蜂去做之前,很重要的問題是:需求跟缺口在哪裡?你跟別人的差異優劣在哪裡?你要或不要做之前、你有沒有先做好功課?

2019台北插畫藝術節現場。 圖/台北插畫藝術節提供

500輯:今年主題「誰是誰的誰」想要討論什麼?

今年遇到疫情,這幾年也有平權或與自我認同有關的議題討論,我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格外重要,於是今年就設定這個主題,蠻有意思的。我們拋出這議題,雖然不一定有辦法做得很到位,但希望可以引起討論。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要開啟產業跟創作者的合作,一定要把產業的連結做好,才有可能有更多的發展與延續。

500輯:台北插畫藝術節有100位徵選插畫家,篩選的原則是什麼?

幾乎沒有太死的標準。從年紀很小的或到沒有經驗的都有,只要作品不要太離譜,或是創作者對於呈現有想法,從報名的線索就會知道這個人有沒有努力想要在這個領域發展。有些人雖然是上班族或是業餘創作人,還是能透過作品感受他的用力和認真,甚至是在創作上有企圖心。既然想把插畫的光譜打開,就要先把機會打開。我們歡迎各種創作者,如果沒有這樣開放的機會跟平台可以讓大家一起展出,切磋交流,我們也不會知道接下來要怎樣可以做得更好,再下一個階段其實有無限的可能。

顏寧志希望把插畫的光譜打開,讓更多創作者有機會再開放的平台展出、交流。 圖/吳致...

顏寧志 小檔案

1985年出生,工作和生活於台灣與上海。現為「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理事、「自由人藝術公寓」藝術總監、「集人文化藝術(上海)有限公司」藝術顧問,2017-2018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熟悉亞洲藝術與設計領域,擅長於藝術文化活動的跨域策展、策劃、整合與管理,策劃並參與國內外各種不同的展覽、藝術博覽會以及藝術駐留計劃。個人網站

2020 台北插畫藝術節——誰, 是誰的, 誰 I am Who are You?

展期:2020.12.04(五) -12.06(日)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SCCP Taipei 北向製菸工廠

台北插畫藝術節網站

質青時代 顏寧志 台北插畫藝術節 自由人 安地羊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