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導演蔡佳穎、演員張軒睿:享受當下、莫忘初衷,靠內心去感受時,美好會自然發生
獲選為今年高雄電影節閉幕片的公視新創電影《訪客》,在戲中,由新生代演員張軒睿飾演的兒子問:「你們到底要什麼?」於片中扮演父親的戴立忍回答:「你是我的兒子,我是你的爸爸,你覺得我還會想要什麼?」看似熟悉的一家人,卻隱隱浮現不對勁的氣息,以另類手法與懸疑題材在每場對手戲間探討家的意義、愛的模樣。
以電視劇初嚐走紅滋味的張軒睿,表演魂不曾冷卻,《訪客》是他接演的第二部電影,在本片顛覆過往陽光暖男印象,琢磨出細緻沉穩的演技,雖然拍片期僅短短14天,每場戲、每個眼神都不放過,情緒張力十足,獲得好評。本片亦是新銳導演蔡佳穎改編自托比寶同名小說之作,歷年來累積豐厚執導能量的他,透過本片首次挑戰長片作品。《500輯》在電影播映前,邀請兩位默契十足的導演與演員,聊聊他們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以及過著怎樣的生活?
蔡佳穎(以下簡稱蔡):那時候我出國進修電影製作,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年,也是讓我真正了解電影基礎的時光。那時候的生活很簡單,或許因為太在意「學習」這件事,所以每天幾乎都專注於課業和拍片,也因此累積不少。現在回想起來,有一點點後悔的是,那時候少了享受當下和抽出時間玩樂。
張軒睿(以下簡稱張):雖然25歲距今只過了3年,但這段期間的我轉變很大。25歲很懵懂,畢竟才剛出道不久,所有事情都認為朝著這條直線走就好,想法比較單方面,沒有太多顧慮害怕。現在要做一件事情,方方面面都得思考清楚,走這裡會有什麼結果、走那裡又會怎麼樣,繞來繞去,思考很多。
可能是當你看到、聽到、知道的經驗多了,隨著時間慢慢吸收消化後,都會影響自身判斷。以前判斷事情上常覺得「我這樣一定是對的」,更多時候是憑著直覺決定,可是現在會透過不同方式思考。不過,有些事情一直想反而找不到答案,其實兩者有好也有不好。
500輯:那時候深刻影響你們的人事物有哪些?
蔡:其實那時候人在國外進修,身邊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對於創意發想、拍攝影片可以激盪出更多東西,雖然相較於待在台灣,少了親友圈的陪伴,卻不曉得從何而來有股感受,讓我覺得如果要進步、往上爬,最重要的是脫離舒適圈。
可能當時還年輕時,遇到具有挑戰性的關卡,會下意識想逃避,我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但是當你脫離舒適圈,一方面感受壓力,一方分從中找到平衡點,這一切會成為很好的動力,那股成就感也會大於逃避問題,到現在「脫離舒適圈」始終是我努力的方向。
張:是家人和朋友,雖然他們是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對象,卻很容易被忽略。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不管發生任何事情,他們永遠都會在,同時沒有任何人對你好是理所當然的,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珍惜,這是我在這個階段最大的體悟。
500輯:在電影/演員這條路上,有沒有一句類似座右銘的話?
張:說來雖然蠻老掉牙的,卻也很難做到,就是「莫忘初衷」。這句話大家隨口就來,以前的我會覺得:「很簡單啊,這有什麼難的?」剛出道時,很多前輩都會跟我說:「希望不管幾年後,你還是現在這個樣子。」我一直帶著這句話前進。
說真的,你會隨著時間接受更多困難和挑戰,無論如何,都要堅定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的決定和信念,我覺得信念很重要,莫忘初衷,就是好好努力守護你最初為什麼喜歡這件事情,究竟為了什麼而做,又為了什麼留在這個地方,一定都有原因。
蔡:做最好的準備、最壞的打算,其實是我回來工作後才有的體悟,也是不斷提醒自己的一句話。不論處於創作階段、拍片現場或後期製作,當我們進入拍攝期時,很多時候都在解決當下發生的問題,如果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雖然可能不會這麼衰,但至少內心已經做足萬全準備,當我脫離計畫時,已經事先想到如何解決問題。
500輯:曾經質疑過自己嗎?
張:以前內心出現質疑的想法時,都會覺得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現在不管出現什麼負面想法,我都會選擇和自己溝通不要再逼迫自己,處理事情不要過於急躁,已經發生了就好好去面對,不要一昧責怪為什麼會發生這件事情。這樣講感覺我好像很老了(笑),但我真的覺得,每個人在快速的節奏下生活,真的很累。其實取得內心平靜是最難的,只要心平靜氣,任何事情都難不倒你。再來就是溝通也非常重要,最好的情況是多思考不讓問題發生,大於問題發生後如何解決。
500輯:電影對你而言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蔡:如果要講電影,三天三夜都講不完,如何不老套地敘述有點難,但對我來說,電影有點像做夢一樣,可以實現我天馬行空的想像,你能想到的都可以用電影呈現,所以對我來講,就是人生的一切。其實不只是電影,任何關於藝術的領域,都能反映創作者的個性與思考,包含演員也是創作者之一,電影有點像反映出我這個人,它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張:因為我只拍過兩部電影,也不是專科出身,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說,我很喜歡看電影,電影可以帶我進入奇幻世界,每位導演透過作品告訴觀眾想表達的東西,或是乘載於劇本帶來寓意,就算是商業片,都能讓我獲得不一樣的見解。
500輯:什麼機緣、契機讓你開始進入導演領域/想成為演員?
蔡:大學時和同學分成小組進行短片拍攝,當時其實不曉得怎麼拍片,有的比例不對、有的顏色亂調,但是作品卻引起班上熱烈反應,除了喜歡看到觀眾的反應,拍攝現場也讓我十分專注,這些氛圍和感覺是我現在拍攝的初衷和成就感。
張:我完全不是學表演出身,最初也不知道怎麼演戲,那時候朋友叫我試試看,心想著大學畢業也不知道要幹嘛,反正也不會比現在糟,就與我現在的經紀人見面,經紀人問我:「你有什麼才藝?」我說:「我沒有才藝。」經紀人再問:「那你會什麼?」我說:「我會模仿。」模仿後經紀人就一直笑,跟我說最重要的是你要放得開。
最珍貴的就是以前你不會想太多,因為當你開始用想的就變成用演的,可是當你不去想,靠內心去感受時,一切會自然發生。無論是表演還是生活,想得太多反而綁手綁腳,用心去感受任何事物都會比較美好。我覺得電視、電影在表演上比較不一樣的是,電影透過更大的螢幕播放,在表演上的收放要拿捏得更精準,戲劇或許可以用演的,但電影裡的眼神是會被感受得相當清楚,當然最好的話,兩者都要從內心去表達是最好的。
500輯:由你們執導、演出的公視原創電影《訪客》中,你在片中最關注的議題是什麼?
蔡: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面是最有趣、值得關注的地方,其中,家人之間的情感往往是最無理難解且無法逃離的關係,因此看這部電影時,或許可以多一份思考——關於對待自己本身的狀態,以及家的概念究竟是什麼。
張:我覺得是家人的定義吧!每個人成長環境不盡相同,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在哪一個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們終有一天要直面這些課題,希望透過《訪客》讓觀影者有不同想法——糟一定不是最糟,好也不一定會一直好,相處上難免遇到難關,都要好好和自己和解、和父母和解。
500輯:在《訪客》短短10幾天拍攝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麼?
蔡:軒睿在《訪客》中扮演宇杰這個角色,其實戲份都相當沉重,有一場戲我給軒睿多一點時間在獨立空間沉澱思緒,但我又擔心自己漏掉什麼,進去提醒時,軒睿冷冷地看了我一下,當場被他的氣勢嚇到,一開始想說是不是打擾到他,但當下散發出來的情緒正是我想要的,我很喜歡。這場戲結束後,軒睿趕緊跑來跟我說:「導演,我剛不是那個意思⋯⋯」他其實擁有很敏感的心,這我都能理解,也深刻感受到軒睿對於角色的心理狀態著墨很深。
張:其實韓宇杰這個角色在不尋常的事件開始發生時,就不斷碰到衝突和打擊,從堅定面連貫到自我懷疑的過程我都很喜歡,就像導演說的,我會專注在心裡面的小房間,甚至上戲情緒很滿時,也會不補妝,更專注在情緒裡。
500輯:會給25歲上下、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張: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你可能會想把事情做到100分,但相信我,絕對不可能做到100分,所以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最重的的是不要怕失敗,盡力對得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遇到挫折或困難,都是未來的動力,所以好好享受當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是很棒的經驗。
蔡:其實我想講的也類似軒睿所說,就是享受當下,不管你是創作者或任何職業,好好享受當下氛圍,對於判斷事情也好、創作能量也好,都能夠累積成熟度,無論在哪裡,當你想做些什麼的時候,就盡量去接觸、去做。
張:其實就像某個廣告Slogan說的:「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肯定不一樣」很多人都曾迷惘,覺得現在的失敗就是真的失敗,但千萬不要太苛責自己,這些都會過去,一切也會越來越好。
公視新創電影《訪客》
韓宇杰(張軒睿飾)與父親(戴立忍飾)交惡而離家,父親卻突遭歹徒闖空門,正當全家因這場意外出現破冰徵兆時,住在對面的漫畫家卻現身告訴宇杰這場意外背後的詭異事件。各種不安與猜疑在宇杰心中萌芽,不斷揭露的事實讓宇杰的世界就此崩毀,正常成了異常。
面對種種疑問,宇杰將會發現什麼樣的真相?《訪客》將於11月29日(日)晚間22:00在公視頻道首播;11月29日(日)晚間23:30於台灣大哥大myVideo上架播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