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導演樊宗錡:大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才能更踏實去衝刺夢想

聯合新聞網 田育志
樊宗錡是2019年至2020年的兩廳院駐館藝術家。 圖/吳致碩攝影

把「臺式辦桌菜」搬上舞台,載歌載舞打造出的《十二碗菜歌》,是樊宗錡擔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期間推出的臺味歌舞劇,劇中不僅呈獻總鋪師世家的父子情,也探討飲食記憶的保存與流逝。

從講述六〇年代電影世界的《菲林的映画光年》、重溫辦桌文化的《十二碗菜歌》,到即將要推出的《幸福老人樂園》,圍繞著關於「記憶」的主題,不難發現樊宗錡在近年作品中,不斷透過各種題材,重新檢視過往記憶的存在意義。《500輯》這次邀請在劇場編導雙棲的樊宗錡,回顧自己的記憶,分享屬於他的質青時代。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當時是否有深刻影響自己的人事物?

樊宗錡(以下簡稱樊):那年我剛退伍,隔天就加入果陀劇場《步步驚笑》團隊,擔任楊世彭導演的助理,我從他身上學習到很多實務經驗。例如從講求效率的商業劇場角度出發,如何在短短的排戲時間內,兼顧票房與品質。不只創作,楊世彭導演分享更多的是怎麼樣跟工作人員互動,這讓我印象很深刻,讓我理解在創作之外,更要方方面面去關照劇場的一切。

500輯:現在的你和當時的自己,在看待挫折和失敗上有什麼差別嗎?

樊:一直以來,我對於工作的態度都是「不成功便成仁」,以前如果把事情搞砸了,那個衝擊感就會直接往我心裡去,覺得什麼都毀滅了;後來發現,我過去都只會有「把事情做好」的想像,但現在我還會有「如果事情搞砸了會是怎樣?」的念頭,我會去思考劇場工作裡每個環節可能的成敗,即使最後的成果欠佳,我還能回頭整理是哪一個步驟想得不夠周全,避免重蹈覆徹。

樊宗錡過去都只會有「把事情做好」的想像,但現在還有更一層的思考「如果事情搞砸了會...

500輯:在你歷年的作品當中,有什麼共同關懷的核心價值嗎?或是這樣的價值曾有過什麼樣的轉變?

樊:我一直在處理的,就是關於「人的困難」,從一個人的人生目標,到人所說出的每句話,可能都有他的難處存在。人跟人之間不會是無障礙地溝通,所以每次做戲都想要呈現一種和解,重點從來都不是在和解的當下,而是在和解之前,他們的距離有多遠?有多難靠近彼此?以及他們為何需要和解?讓觀眾一起經歷這個過程。

500輯:這次在兩廳院2021TIFA推出的《幸福老人樂園》,你希望觀眾能從作品中感受到什麼?

樊:這次的題材和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有關,我父親成家立業後開設了建材行,他平時非常紳士,可是他只要一醉,最常講的就是年輕時曾經跑船、還有在西門町混過的歲月。我常在想,他年紀也大了,如果哪天他真的失智的話,我會想告訴他一段重新編造過的經歷,讓他以為自己曾經風光一時。

從這樣的想法延伸,我很著迷於「當你的記憶被抽換之後,你還是你嗎?」的概念;其實一般生活中,大家也會面臨類似的狀況,身邊的親朋好友對於同一個人的記憶可能完全不同,對當事人來說,是他生平經歷的一切、還是其他人與他共同創造的路徑才構成這個人的全部?我想在《幸福老人樂園》裡和觀眾一起分享這個模糊地帶。

500輯:近幾年的作品,常涉及「記憶」、「傳承」等內容,這些概念在你生命中有什麼特殊意義嗎?

樊:這可以說是我的創作焦慮,或是對自己的焦慮。之前到倫敦念書時,接觸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當時和他們聊天,發現每個人對於自己國家都能侃侃而談,從種族主義,到國界的縮小與發展,細到連地理面積和人口總數都能隨口說出,可是我都得上網搜尋才知道台灣的事情,才發現我不太認識自己的國家。

回到創作上,我也開始在思考,「如果沒有了解自己從哪裡來?也就不知道該往哪裡去。」如果只考慮短期市場、只做迎合觀眾喜歡的口味,我不知道自己會被帶往哪裡;所以才開始關照過去的記憶、或是我不曾認識過的台灣面貌。

回到創作上,樊宗錡認為:「如果沒有了解自己從哪裡來?也就不知道該往哪裡去。」 圖...

500輯:身在這個時代,你覺得究竟要為什麼而努力?

樊:念大學的時候,我曾以為畢業後劇場圈的風貌會不一樣,但時至今日,並沒有太大差別,我才明瞭這世界不會無緣無故改變,只能自己不放棄一直努力,才有可能去改變它。如果希望劇場不是有錢人才能看的,那我就會想辦法讓更多的人都有辦法走進劇場,要自己努力去把想看見的風景打造出來。

500輯:會給這個時代下,25歲左右、正在努力實踐自我的青年什麼建議?

樊:我念完書回國前,曾一度思考是否要繼續做劇場?還是去當廣告導演?一來當時有經濟壓力,也想起過去做劇團時都得有副業才能養活自己,於是決定先去拍廣告;後來證明我也是有辦法拍廣告賺錢的,確定自己有這個能力後,反而消除了我在經濟上的焦慮,再回來做劇場,我就能更踏實地相信自己的選擇。

所以如果因為其他因素,無法繼續從事喜歡的行業,我反而會建議大家不要害怕,照著自己的步調前進,大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也許是好好賺錢、也許是試著滿足家人的期待,不用怕自己會因此變得世俗或市儈,當你去試著解決原本抗拒的事務時,腦袋的雜音會減少很多,也才能更踏實地去衝刺自己的夢想。

樊宗錡分享自己人生經驗,鼓勵年輕世代大膽地去面對自己的焦慮。 圖/吳致碩攝影

樊宗錡

劇場編劇、導演,現任齊聚一堂劇團團長暨藝術總監,2019年至2020年擔任兩廳院駐館藝術家,期間製作兩廳院出走計畫《十二碗菜歌》、《菲林的映画光年》。近年作品尚有《枕頭人》、《大兵的故事》、《OPEN!愛的魔法音樂劇》、《西遊演義》等。

◎ 責任編輯:翁家德

質青時代 兩廳院 2021TIFA 劇場 樊宗錡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