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青創業】沿岸製作創意總監陳彥安:從旅歐到回台,不論此岸或彼岸,都是遊牧藝術家的生活
在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神隱少女》中,鍋爐爺爺擁有可隨意伸縮的六條手臂,任意調配澡堂所需藥材。2020年成立的沿岸製作(Atelier YenAn),以策展、影像、設計為主,作品包括朱銘美術館 X 塗鴉俱樂部-無限、伊日藝術家影像計畫Short Film Project、2021高雄春天藝術節等,創意總監陳彥安從退伍後負笈英國創意藝術大學(University for the Creative Arts)、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就讀時期起,以接案方式在歐洲各地打工,陳彥安不斷擴充伸手取物的無數抽屜櫃,累積自養活自己的過程。
>> 【最好的10台相機】設計師陳彥安╳Fujifilm X-Pro 3:用旅人的眼睛看被忽視的日常
陳彥安自陳是樂觀的人、很少憂鬱,但在荷蘭快要畢業時,智識抽屜櫃裡各種木工、攝影、策展、設計等等雜學,翻騰為腦海中迴盪的「半調子、半調子、半調子...」,質疑自己學得雜、但夠不夠精?「後來做了一個心理測驗,象徵事業、工作的那個圖案,是苔蘚、地衣,小小的、不是那麼起眼,把它一片片翻起來可以看到生長的脈絡、輪廓,大概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版圖完整了,這就是我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情,可能不是目標明確的大樹,但到後來都成了養分。」
小時候的陳彥安,是個不擅長讀書、考試的小孩,青年時期最大的叛逆就是染髮,但一直很確定的是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對英國有莫名的嚮往,就在倫敦讀書,但我想要有更多挑戰、刺激,就選了荷蘭這所學校的social design,它的風評以奇特著稱、曾經有1/2學生畢不了業的紀錄,同學從四面八方而來,包括服裝、建築、醫學相關的完全不同背景,系主任和我說『哪一天你做出醜東西,我就知道你進步了』,學習放慢與失敗,是我在這裡受到比較大的衝擊。」
剛入學時接到的功課,是和同學們一起被丟在森林裡5天,題目是為對方被設定的身障狀態做設計,幫助對方、也接受幫助,各自詮釋把手綁住、矇著眼、不能說話等等情境,從每天早上要到森林散步2小時開始,要怎麼協助腳被綁起來的同學一起去,就是作業的開始,用餐時有人設定手不能彎曲,就要設計長柄餐具來幫助他進食,課程結束後很多人都哭了,「發現到平常身為設計者所思考的方式,可能有點高高在上的想要解決問題,卻設計出不適用的物件,透過這個課程就是在學『擺脫自身視角來看待事情』。」
或是在另一個課程的工作坊,桌上擺滿各種魚類、海鮮、刀具,課題是用這些材料做出成品,「一開始真的不知道怎麼下手,我們太習慣送到手中是處理過的木頭、皮革、塑膠、金屬,但材料在成為材料之前,還有很多其他的狀態,當第一個開始動刀的同學把魟魚剖成兩半、開始取材的時候,其實很震撼,這讓我們去思索材料從哪裡來?是不是可以在設計過程達到零浪費?面對動物性材料的道德心?...,都在幫助我們理解自身在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合理性。」
自我辯證、批判思考,也是這時期的收穫,「在這個環境中,常常被迫面對『我是誰』,有主見、願意表達自己的人都可以被欣賞,過程中不排斥任何挑釁、挑戰、批判,這種critical的傾向會刺激進步。」
陳彥安也徹底任性流浪,以恩荷芬為基地,當一個freelancer,主要接手動態影像的工作,每周飛個兩、三趟,回到荷蘭就是洗衣服、相機充電、備份資料,「這是一個賺錢養活自己,再加上好玩、學習的過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段時期,賺到的錢就再拿去擴充設備、買材料、創作,有時候一歐元6個麵包吃一星期,騎著單車到處去會覺得,『哇真的好厲害喔,我還有力氣騎腳踏車耶。』真的很窮,但在旅行中生活、工作,心中很富足。」原本想多待個一、兩年,在歐洲舉辦大型展覽、在工作坊做些滿意的作品,卻因為2020正濱社區「基隆潮藝術」的召喚,陳彥安意外回台灣定居。
「當時接下『基隆潮藝術』策展人的工作,飛回台灣是為了場勘,就訂了兩周後的回程機票,沒想到回來第2天開始有確診案例、需要開始隔離,兩個星期就隔離掉了,只好取消機票,想著展覽辦完再回歐洲,也沒料到辦展中匯聚的夥伴越來越多,就改變計畫、開了公司,就這樣順勢所趨定居下來了。」而在今年,陳彥安實現對生活的想望,與夥伴一同成立了陽明山「白平方」攝影棚、展演空間,「在荷蘭的生活就是該工作就工作、該玩就該玩,設計、創作者都會自成聚落,下班後就在外面擺一個火爐,開心地交流、分享正在創作的事物,『白平方』就設定為這樣的空間,希望可以實踐我們所熱愛的工作與生活。」
鍋爐爺爺有很多抽屜,可以玩出不同的排列組合,在《神隱少女》後半段,他還拿出了一張車票,讓千尋、無臉男搭上火車,展開另一段未知的旅程,陳彥安透過不同的案子認識更多人,也為沿岸帶來更多可能性,「除了商業案之外,沿岸也同步實踐理想中的『沒有計畫』,將設計思考導入環境議題,我們就是把嚴肅的議題好玩的做,同時關注環境、也是盡到社會責任的理想。」
500輯:怎麼看待失敗?
陳:我一直都不是一個學業表現很好的人,所以從來不覺得失敗很怎樣,就是這條路行不通而已,一定找得到別的出口,就是看你有沒有在找而已,所以相對不會生氣、也沒什麼好生氣的。
500輯:想放鬆的時候都做些什麼?
陳:就是在很累的時候去做更累的事,例如鍛刀,是學習也是休息。真正的休息,可能是點畫吧,腦完全停下來、回到手作狀態,花個5到6天完成寫實的點畫。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快速的步調,例如拍照按快門也就是千分之一秒的事,但點畫可以在很慢的過程中暫時把工作的事情都丟掉,對我來說是休息。
500輯:父母給你最好的支持是什麼?
陳:最大的幸運,不是家人要多支持,而是只要家人不反對,就是最棒的支持。
小時候考不好、不喜歡唸書,父母的想法是,「那要不要去工廠學習?」他們給我很大的自由度,和他們討論、放心的去做我重視的事。爸媽給了我很棒的身教,母親給了我藝術天分,父親則是讓我體會到培養領導統御的才能很重要,不是下命令、指示別人,而是在團隊中如何傾聽、彙整,達到雙贏甚至三贏。
500輯:推薦一個必去的國家或城市?
陳:如果是旅行,可以去冰島,在純粹的大自然裡,看見自己多渺小。如果是一個設計或創作者,荷蘭真的是很棒的地方,設計領域已經跳脫生產、製造的訓練,邁向更多可能性,各城市都有閒置空間可以作為創作環境,在稅務方面也給設計師相對的友善的條件。
500輯:有過卡住、打結的時候嗎?
陳:我當機的時候就是一直想、一直想,之前做大型區域藝術展的時候,看到台灣有很厲害的策展人,論述能力、資料搜集很強,可以把區域脈絡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表達,這我相對欠缺,就很掙扎要怎麼樣可以把展覽端出來放在對的高度,痛苦了很多天之後,終於覺悟:「我不應該去成為不是我的人!我的專長就是設計,應該用設計師的脈絡來思考。」豁然開朗、回到真實的自己,誠實面對「我不必成為誰、我就是我」,反而生出了我要的東西,也獲得很棒的迴響。
500輯:請和我們分享接案過程中最棒的記憶。
陳:和朋友詹佳恩(GN)一起在歐洲、美國拍片,他是2016 BLCC百家得傳世雞尾酒大賽世界冠軍,其中在美國縱向、橫向兩次公路旅行,開著老邁的Volkswagen T2去當客座bartender,去到定點他調酒、我拍照兼備料和洗杯子,影片都在車上剪的,那車子沒有空調、油表也壞了,很克難但是很有趣。
旅途中遇到一個七十幾歲、滿頭白髮的老奶奶,她說她沒有家、車子就是她的家,「 人需要的東西不多,我需要的東西都在這部車裡,超過這部車子的東西其實我也不需要。」世界上有這麼多人、這麼不同的價值觀,真的是很美的故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