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領軍!10位講者齊聚【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 哲思妙想「跨」讀2024

聯合新聞網 釋俊哲

自疫情期間由資深文化人詹宏志發起、中央書局主辦的「週三讀書會」行之有年,於三年間在線上線下都匯聚大量讀者、成功引起熱烈迴響。由週三讀書會與誠品書店主辦、公視共同主辦、500輯協辦的「迎接2024年專場」則共齊聚十位講者,各自推薦2024將讀(或重讀)的讀本,日前已於松菸誠品舉辦,並將在跨年夜12月31日晚上八點於「公視綜合」Youtube、「公視網路直播」Youtube等串流平台直播。500輯搶先濃縮精華,以下並將10位講者的哲思妙想精煉提取,帶讀者搶先領讀、精神迎向2024。

週三讀書會「2024年專場」集結了10位資深文化人(由左至右分別為)李惠貞、詹偉...
講座開始前, 講者們與現場觀眾一同合影留念。記者吳致碩/攝影

【李惠貞】《給未來的讀者》

李惠貞在讀書會中先簡述了自己製作書、買書、旅行的種種趣談,並指出紙本書本身就是一個作品,而不只是承載資訊。她並鼓勵大家時不時一定要去實體書店走一走,因為可以立刻跟很多未知的世界相遇,這(正)是實體書店非常重要的價值;而不知道讀什麼書的時候,只要從一本書開始,自然就會帶你到下一本書,同時每次的閱讀都會在內在形成自己的宇宙,「書其實就是生命的地圖,那生命的地圖其實是沒有邊界的。」原來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他們能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最後並以名人名言與聽眾感性分享,「一旦你開始閱讀,你永遠都是自由的。」

作家李惠貞除暢談紙本書與閱讀的意義,並分享了全新的實體主題書店「A Reader...

【詹偉雄】《安娜卡列尼娜》(上 / 下)

詹偉雄在讀書會中首先謝謝詹宏志在三年前發起了週三讀書會,並讓他在疫情期間重新研讀多本19世紀的小說、重新獲得了啟發,而他在2024年將要讀的小說則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小說不只是一個故事,讀完故事之後你其實獲得的是一個世界:小說讓我們旅行到我們沒有辦法親身去旅行的地方,小說讓我們體驗到我們沒有辦法活過的人生,當我們作為一個扮裝扮演者,從小說的情節跳脫出來之後,我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新人。」

詹偉雄並認為,人是有文化性的物種,有能力帶著一雙未來的眼睛、去到過去、做著當下的探索。「當我們要理解事物,我們必須生活在事物當中,也必須讓事物活在我們的心中,十九世紀真是一個遙遠的、恰如其分的過去,十九世紀的顯示主題也是一個讓你活在其中、感受到當今多物種民族誌書寫的魅力的一個根據事跡。」

資深文化人詹偉雄。記者吳致碩/攝影

【宇文正】《蘇東坡新傳》(上 / 下)

現在同時為《聯合報》副刊組主任的作家宇文正,推薦了聯經出版、李一冰寫作的《蘇東坡新傳》。由於作者李一冰的坎坷人生意外與內容構成了特殊呼應。而《蘇東坡新傳》不僅是人物傳記,更帶人一探北宋歷史的縮影與剖面,同時人物的描繪深刻,內容遍及蘇東坡的詩、宋人筆記與宋詞,骨肉飽滿;於此同時,作者李一冰並未因自己的苦難而捨棄了蘇東坡這個非常活潑的生命,並將蘇東坡豪爽、真性情的一面詳細紀實。結尾時宇文正並與讀者共勉,「閱讀永遠可以帶給我們更遼遠的遠方,他所給我們的是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文學永遠是我們的依靠。」

知名作家宇文正。記者吳致碩/攝影

【鍾永豐】理察鮑爾斯《樹冠上》和齋藤幸平《人類世的資本論》

懷抱著對土地、農業、生態的熱情,鍾永豐推薦了齋藤幸平的《人類世的資本論》與理察鮑爾斯的《樹冠上》;前者是近年日本生態馬克思主義領域的傑作,論述資本主義、生產、氣候、資源的各種面向。由此而來,在過度強調成長的當下,重新修復已被破壞的地球自然循環(與彈性)成為當務之急,因此他再推薦了以故事結構宛如引人進入樹洞的《樹冠上》,小説的精彩在於將目前人類已知關於生態理解的知識,以小說的形式高度詩意表現,更是鍾永豐認為以環境為主題的寫作小說裡,最靠近諾貝爾文學獎的一本書。

身兼詩人、作詞人與音樂專輯製作人的鍾永豐。記者吳致碩/攝影

【馬世芳】李怡《失敗者回憶錄》(上/下)

晚年定居台灣、香港作家李怡的《失敗者回憶錄》回溯了「香港人」概念的形成,書中有古典、有大時代的故事、事件內幕,也及作者的個人生命史與跟大時代的交錯。難得的是,書中沒有以老賣老,更寫出真誠的反省跟掙扎。書中並有大量金句,像是「自由是不能夠通過血脈傳給下一代的,自由需要每一代人,每一時刻的警覺,去捍衛他。」同時講者也感性結尾:每一個憑良知驅使的行為都不是白費的,對自己不是,對社會、對人類、對歷史也不是。

資深樂評人、作家馬世芳擔任了講座主持人,妙語如珠。記者吳致碩/攝影

【焦元溥】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厚達七冊的《追憶似水年華》,在焦元溥眼中宛如一座教堂,結構清晰、簡單、穩重,小說的局部就是整體、整體就是局部,透過人際關係的建構,作者普魯斯特寫時間在時事之中的發展變化,以精心設計的情節與文句,將時間化成無限的工程,任意壓縮了過去、現在、未來。並透露如果讀第一冊「卡關」時,可以先讀第一冊的第二部分再來重讀,會更容易理解許多。同時《追憶似水年華》未來將有兩個出版社出版兩套不同的中譯本,從今年算起的十年台灣將迎向「普魯斯特翻譯盛世」,或也是讀此經典的最佳時機。

焦元溥推薦了厚達七冊的《追憶似水年華》,並巧妙詮釋了小說與音樂、時間的無形關聯。...

【韓良憶】孫大強《荒遊一生》與陳陸寬《薯條與油封大蒜》

兩本書看似南轅北轍,但兩本書都與薯條、傳記相關。孫大強正是數十年前將以薯條聞名、美式速食文化代表「麥當勞」引進台灣的企業家,而陳陸寬則是台灣知名餐酒館的前行者之一。《荒遊一生》沒有嘮叨、沒有抱怨,卻有著淡然的、對人生與大時代的冷靜觀察,而《薯條與油封大蒜》則像是台灣餐酒館歷史演變的紀實,並將作者心中融合各種飲食文化而形成的「新台北家常菜」,走過時代、自成一味。

飲食旅遊作家韓良憶。記者吳致碩/攝影

【劉克襄】陳冠學《田園之秋》

以日記體形式、自然科學描述的《田園之秋》,出版後曾被譽為台灣自然寫作的經典。劉克襄以一張舊台灣地圖為藍本,挑選了部分章節,精彩生動地帶領聽眾穿梭在番薯、赤牛與時光之間。劉克襄並認為今日無論從雜糧運動、食安物品、生態環境甚至是社區改造的角度切入,本書都有精彩可期之處,並期許讀者能跟他一起,透過此書像踏入一方陳冠學書中40年前的桃花源,希望有機會能和大家一起同遊。

作家劉克襄。記者吳致碩/攝影

【洪愛珠】葛亮《燕食記》

《燕食記》像是無意間踏入了一個百年前的香港,小說不僅還原了1960年代香港的茶樓文化、人物故事,更透過大量資料厚實了人情、文化的真實性。小說外,洪愛珠並延伸閱讀推薦了《食經》、雜誌《就係香港》,帶人從菜色、文化、人物一窺香港食文化的經典與歷久不衰。最後並感性分享,文化力量的再現就是當時代不如想像的時候,需要靠大量的閱讀、對土地的深愛,自然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站得更穩。

《老派少女購物路線》作者洪愛珠。記者吳致碩/攝影

【詹宏志】《幻術者的旅行:翻找非洲人李奧的故事》

壓軸講者、資深文化人、週三讀書會發起人的詹宏志推薦了一本《幻術者的旅行:翻找非洲人李奧的故事》(暫譯)。書中描述一位回教徒流落到了基督教世界,一度改變信仰,並以歐洲讀者為對象,撰寫了一部書籍《非洲寰宇地理志》。書中主角穿梭在宗教、文化、地理的版圖中,宛如「陷落在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也透過這位旅者的眼睛、重新認識了讀者所身處的世界。詹宏志結尾時並表示,旅行的重要性正在於是世界的對照,而當對世界完全了解的時候也正是旅行的末日;但正因對世界的理解永遠無法窮盡,或就是探索智識、旅行以及閱讀未有窮盡的樂趣所在。

資深文化人、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記者吳致碩/攝影

讀書會場外並陳列以十位講者推薦的2024讀本。記者吳致碩/攝影

週三讀書會 松菸誠品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