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畫之夜在台北:專訪策展人胡朝聖

聯合新聞網 游千慧
第三、四屆台北白晝之夜策展人胡朝聖。 圖/翁家德攝影

巴黎2002年首創白晝之夜,是因為政府察覺到巴黎人對當代藝術的「懼怕」。

巴黎原本扮演著前衛現代藝術的領頭羊,但自二戰後此角色漸漸被強調批判或反美學的紐約取代,因此市政府決定集眾人之力,舉辦一個以當代藝術為核心的活動,它不是「燈節」或「遊樂節」,是讓巴黎重回焦點的「當代藝術節」。

2018年在中山北路,2019年在大直

自第三屆起接下策展人一職,接連策畫兩屆「白晝之夜」,今年決以「雙面芭蕾」為主題,其概念來自1960年代美國城市觀察家珍雅各(Jane Jacobs)的論點——「文化生成有如跳芭蕾,必須日復一日地操演,而非一蹴可及。」城市中的各種人、事、物的互動,宛若舞者般編織出地方文化,此屆白晝之夜將重新梳理大內特區發展脈絡,以「文件展」呈現地方頭人口中的大直、內湖。

綜觀四屆「白晝之夜」,從北門週邊、公館地區、中山北路到今年的大內特區,相對而言大內因開發較晚,文化底蘊較以往的老城區匱乏,但我們現在播下種子,接下來就有機會看它能結出什麼果實。從表面肌理看台北,我們只看見一個複製的現代都會樣貌,但無論是「顛倒之城」或「雙面芭蕾」都具備某種二元對應的元素,值得我們從日到夜,探究台北從清領、日治到今天的各種故事。

從巴黎看台北 胡朝聖 白晝之夜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