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讀】圖解!一窺京町家:京都「町家」生活建築之美
一窺歷史悠久的町家,尋回悠然自在的生活祕訣!
所謂的町家,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吟味花鳥風月之樂趣,傳承生活文化之豐富」,這是在町家生活、經商的人,從漫長時光中在町家學會的事。
淡交社編集局著作《京町家》,從富含細節的建築構造,展示京町家之美與「屋盡其用」的規劃:不但具建築設計之美,其具備豐富的生活機能,美學就是這麼自然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町家的構造】
京都的町家又稱為鰻魚的睡床。屋型縱深細長,乍看之下似乎不宜人居。
前人將智慧和美感發揮到極致,充分利用町家每一個角落。
從町家各個空間的機能與美,可一窺住民與住居之間的關係。
外觀
京町家顧名思義即「町之家」。
所謂的「町」,指的是該地區的住民所打造的橫向、平等的連結關係。
因此町之中的「家」,外觀自然而然發展成不特立獨行、與四鄰一致的樣貌。
京都市街之美,便是體現於家家戶戶對於社區共同體的尊重與珍視。
屋頂
由上往下俯瞰,豔陽下散發銀亮光輝的屋瓦,遇雨濡濕後,閃爍粼粼黑色波光。但真要說起來,京町家屋頂之美不在頂上風景,而在路人視線可及、面向道路的建築正面。一樓屋簷最前排鋪設一文字瓦,切面齊整,彷彿由利刃切割而
成。建物立面可見由一文字瓦與格子窗構成的橫向與縱向線條,簡潔俐落,乃町家外觀之美。
格子窗
京都的住家從戰國時代開始出現格子窗,特殊的構造讓裡面的人可清楚看見窗外動靜,外面的人卻看不到裡面。
依不同町家的業種與主人的喜好,格子窗的設計巧妙各有不同。
啪嗒長凳
原為商家陳列商品的平台,後來作為長凳使用,既是街坊鄰居閒話家常的場所,也是孩童的遊戲場。「啪嗒」二字為擬聲詞,取自收放長凳時所發出的聲響。
【店之間】
京町家因屋型縱深細長而有「鰻魚的睡床」之稱。
其中「店之間」是最靠近道路的房間,也是外與內、公與私交會的場域。
向外開敞的工作場域
店之間與道路間立有嵌入式的格子窗,此即京町家的「門面」所在。格子窗依木條的粗細和組合方式分為「系屋格子」、「酒屋格子」、「米屋格子」等,業種不同,格子窗的設計各有細微差異,如此既可確保街區景觀的一致性,亦可展現該店家的特色。
白天從格子窗內可清楚掌握市街的動態,從窗外卻看不到屋裡的模樣,這也是町家建築的智慧,充分展現出町家在保護隱私之餘,向外開敞的意識。
若是有生意往來的客人,便從屋外道路直接走進門口,接著在玄關台階上就座,與店家商談事情。為此,台階附近備有菸草盆,冬天則放置大火盆等取暖工具,接待來客,此為店之間的日常風景。
【玄關】
京町家有多個玄關,即出入口,依主客的關係遠近、交情深淺與來客目的,巧妙地區分使用。
一重又一重的結界
面對道路的「門口」是生意上往來的客人使用的出入口。白天僅靠格子門開關,方便進出,一到晚上便會關上稱為「大戶」的木製大門(上面開有小型便門),牢牢上鎖。通過店廊之後,便來到設有踏腳石和舞良戶(安裝有橫向或縱向細木條的木板門)的高級「玄關」。此為京町家的正面玄關,是沒有生意往來的客人受邀來訪時的入口。再往內走會看到比「大戶」略小的門扉,稱為「中戶」,中門上一樣也開了扇小型便門。
再往內走是設有灶台和水槽的跑廊。跑廊是町家的廚房,因此只有親朋好友、推銷員、庭園師等職人才能穿過中門,進入跑廊。此外,跑廊裡立了一塊像是要遮蔽緊鄰的台所(飯廳兼起居室)的木製隔板,稱為「嫁隱」。
【庭園】
京町家室內的水泥地通稱為「廊」,放置植栽和庭石的庭園則稱為「 坪」 或「 庭先」。表屋造町家設有坪庭和奧庭兩座小庭園,為町家引進廣闊無際的自然。
都市中的仙境
坪庭為一狹小空間,裡頭種了幾株用來增添綠意的棕櫚竹和篠竹,再加上石燈籠,大約僅只如此,稱不上是座庭園。然而,這一寸方庭不但為細長幽暗的町家引進採光與通風,有了這座坪庭,狹長的町家從外到內先是由暗轉明,再從明到暗,光與影前後交錯,創造出極富雅趣的景色。對於都市中櫛比鱗次的町家建築來說,坪庭恰如仙境般的存在。
兩座製造氣流的庭園
奧庭指的是比坪庭寬敞的座敷庭(面向座敷的庭園),與座敷(鋪設榻榻米、接待客人的房間)合為一體,成為非日常的重要空間。但奧庭不僅止於此,它與坪庭一起構成空氣對流的通道,讓町家得以常保舒適。季節來到連風都靜止不動的炎夏時,住民運用智慧,想辦法讓風動起來,靠的便是灑水。夏天為了納涼會往庭園裡灑水,這時只會在坪庭潑灑大量的水,如此一來風便會往奧庭的方向流動。換言之,乾燥的奧庭為了吸取坪庭濕潤的水氣而製造出氣流。灑了水的庭園不只視覺上看起來涼快,室溫也會跟著下降,讓人得以安然度過悶熱的酷暑。
【跑廊】
長條水泥地貫穿一側的京町家。
水泥地的部分通稱為「廊」,但從該戶人家出入用的中門開始,
向內延伸的空間則改稱為「跑廊」。
充滿活力的工作空間
「跑廊」一詞來自町家女主人在廚房裡忙進忙出、來回跑動的模樣;此外,跑廊也是自外吹入的風得以上下左右、自由穿梭的通道。跑廊中設有水井、灶台和水槽,是具備現代廚房機能,同時也是充滿活力的工作空間,舉凡搗年糕、清洗拉門、拉窗等只能在水泥地上進行的工作皆可在跑廊完成。跑廊上方挑高的空間稱為「火袋」,抬頭可見優美的屋架,四邊則有引入光線的天窗和引窗(位於二樓高度的壁窗,以繩子開合),炊煮時產生的油煙往上排出,外頭的光線和風則向下注入。在使用大灶燒柴煮飯的年代,跑廊是家中最溫暖的場所,如今隨著電力和瓦斯等燃料普及,冬天的跑廊反而變成家中最寒冷的地方,因此大部分町家住民都將跑廊的地板架高,防止寒氣入侵。
【台所】
町家的台所不是廚房,是家人、親友出入之處,也是飯廳兼起居室。台所位於町家生活動線的正中央,因此也是町家住民互動的交會點。
家人團聚、心意相通的交會點
台所與跑廊融為一體,是自由自在的空間,支撐著京都人的日常生活。拉開最靠台所裡側的圓形棧戶(安裝有半圓形木條的木板門)後,一邊是壁櫥,另一邊則是隱身門後的階梯。連接樓上樓下、水泥地與房間,進而串起外與內,能夠稱為交會點的地方確實非台所莫屬。
台所因緊鄰跑廊而充分為町家住民所用,與一年四季的節令風俗、慶典活動息息相關,然而隨著都市生活現代化,大部分町家住民填井、拆灶並架高跑廊地板,使得台所原有的機能幾乎消失殆盡。近來室內水泥地獲得重新評價,將架高的跑廊恢復成水泥地,作為工作室或店鋪之用,諸如此類依不同用途使用京町家的提案也紛紛出現。
※作者介紹:淡交社編集局(京都的茶道、美術出版社)
【以上摘文選自:《京町家:京都町家的美感、設計與職人精神》、作者:淡交社編集局、譯者:蔡易伶、圖文:健行文化提供、報導:記者柯意如整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