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唐鳳、鄭麗君、楊大正接力書寫!設計界跨域打造「HOPē 希望的形狀 - 台日圖文設計展」,疫情之下也呼籲關注香港
2020是世界劇烈變動的一年,我們所熟悉習慣的一切,至今仍然持續崩解。科學研究在疫情蔓延之下自是無比重要,然而屬於心理層面的安定感,同樣值得我們在這種動亂的氛圍下致力追尋。
「HOPE」由選選研設計團隊與日本NIBUNNO於2015年共同發起,分別於2018、2019年於日本東京、台灣台南進行展出。有感圖像沒有國界,明信片可以漂洋過海、傳達祝福,集結台日設計師們思考視覺設計如何為災害的發生盡一份力,以美學集結大眾力量,為受難者重建希望。
不僅是疫情,這一年國際的社會抗爭事件頻傳,包含我們深愛的城市香港,如今也被無盡的黑暗壟罩。森³ sunsun-museum希望能在此刻台灣社會相對有餘裕時,集結設計、創作能量一同思考「設計與社會的連結」,於今年接力主辦「HOPē 希望的形狀 - 台日圖文設計展」。
「這系列展覽第一次在台北展出,謝謝這麼多人的共同參與,讓HOPE有了不同以往、更大的詮釋空間。」策展人之一的林唯哲表示,前幾次展覽多半以圖像傳遞訊息,然而這次新增各方創作者純粹以文字表達自己對於「希望」的解讀,力度卻絲毫不減。而身為「HOPE+FREEDOM 2020」計劃書寫者之一的文化觀察家詹偉雄說:「希望永遠在絕望裡萌芽,台灣在歷史上也曾經絕望過,領略希望的能力,是如今自由的台灣人逐漸失去、但香港人要訓練尋回的。在失望的底部,希望有萌芽破局的可能性。」
溫柔而堅定,「HOPē 希望的形狀 - 台日圖文設計展」希望提醒所有面對這個變動時代的你我,一種生而為人應該具備的立場與勇氣。
32組台日平面設計師、藝術家共同描繪「希望的形狀」
「HOPE」是一個永續的計畫,不定期召集國際設計師共同參與「希望的形狀」圖像創作,繼2015至2019年累積共26組台日創作者圖像作品後,2020年由森³ sunsun-museum接力展出,並於今年額外邀集6位台灣設計師:LeLeMaMa、Sydney Sie+Zen Yun Zon、Echo Yang、李君慈、葉忠宜、廖小子,以視覺圖像關注「香港」、「自由」議題,希冀透過海報設計匯聚關於「希望」的正面能量與提醒。展覽現場亦將販售32位創作者之「HOPē希望的形狀 - 明信片」,販售所得將扣除成本後,部份捐贈支持香港612人道支援基金。
16組跨域視角以「文字的力量」傳遞希望
除歷年以「視覺圖像」作為希望傳遞媒介,今年亦邀集16位文字、音樂、設計、政治等跨域者:王婉諭、李取中、邱承漢、迪拉、春艷、唐鳳、陳時中、陳德政、張凱婷、楊大正、黃聲遠、詹偉雄、溫若涵、鄭陸霖、鄭麗君、蔣雅文,以「文字」為載體執筆書寫,詮釋希望與自由,在生命裡的失望、絕望、希望三方辯證之中,探尋一抹光,將HOPE接力傳遞。
「森³ BAR」轉身成為革命前夕的神祕聚會所
隱藏於美術館之中的第二展區 - 森³ BAR此刻成為革命前夕的神祕聚會所,展出由台灣平面設計師葉忠宜主導的「彼岸花」海報創作展,邀請5位在香港反送中事件中,為表達抗爭訴求而設計字體的港澳字型設計師,獨家授權創作文字,供國立交通大學藝術與造型研究所14位研究生用於海報創作,希冀傳遞「視覺設計」不只關乎創作,更多時候,是理解和轉化的過程,帶有目的地挑起訊息,直指觀者。
啜飲一口HOPE、書寫一張傳遞希望的明信片
走進藏身展場的森³ BAR內,在這裡你可以寧靜啜飲一口呼應展覽命題調配的「HOPE」咖啡,並參與一場由物外設計策劃的「傳遞希望 Share HOPE」書寫計畫,觀者可以自由索取一張展期專屬明信片,並寫下心中懷抱的希望給想傳遞的對象,留下收件資訊、投入信箱,明信片將於展覽結束後統一寄出。物外設計亦將從中挑選最動人的5張明信片,以黃銅板雕刻重製、與原有的明信片一同寄出,共同銘記文字的力量。一起在這個最壞也最好的時代中,練習從身體裡長出一些什麼、接力傳遞HOPE。
展覽資訊
HOPē 希望的形狀 - 台日圖文設計展
日期|即日起至10/4 週日(每週一休館)
時間|14:00-22:00(最後入場時間 21:30)
地點|森³ sunsun museum(台北市中山區龍江路45巷18號1樓)
票價|NT$200/張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