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修復師李品誼:學手藝也學信仰,立志成為兩百位專業佛像修復者之一

聯合新聞網 口述/李品誼、文字/施清元
李品誼從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赴日學習文物修復,進入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籔内佐斗司的麾...

根據東京藝術大學教授籔内佐斗司先生的推估,目前日本國內能夠稱得上是「專業佛像修復人員」的,僅有兩百人上下。而有位台南女生,在台灣藝術大學畢業後,進入籔内教授的麾下,並試著,成為那兩百人之一。她是李品誼,今年,是她在東京生活的第七個年頭。

與品誼連線前,她才剛結束一趟外縣市的田野調查,搭車回到東京,在木雕室面對木紋的各種表情,僅是她忙碌博士生活的一部分。《500輯》請她談談台日兩地,在修復的本質上的異同:

世界上對於修復文物的共同認知,就是要維持它的「真正性(authenticity)」,也就是在台灣說的「修舊如舊」,修復師不加入個人的感性與創作,僅針對結構上脆弱的地方,去做可逆性的修復。可是在日本,佛像由於具有信仰上的意義,往往就帶來難題,比如說,佛祖臉上出現傷痕或破損,人們看了會心疼,就想要去撫平那個傷。此外,每尊佛像的手印,都具有不同意義,所以萬一佛像斷了手,我們就得經過考證同時空背景的資料,來還原缺損部位的原貌,並實際補隻新的手上去,這種過程在歐美的文物修復界,基本上是看不到的。

修復佛像,不只是物理上的清理,背後脈絡的整理,更是修復成功與否的基礎,究竟是為何、何時、什麼人造了這尊佛像,又是什麼原因,讓祂變成現在的狀態,除了要跟依賴者一起回憶之外,也得靠自己的雙腳,實際造訪各地的寺廟,去抓出那背後牽引著的絲線。

修復佛像,不只是物理上的清理,背後脈絡的整理,更是修復成功與否的基礎。 圖/李品...

例如之前經手過的一尊「魚籃觀音」,就是藉著這樣的作業方式(在全國各處尋找類似的魚籃觀音像),以及無數的草圖往來確認,最終重新還原了現居美國的老奶奶,兒時與爺爺一同度過的愉快回憶,而也是在這次的修復中,感受到自己聆聽,與整理別人故事的能力,獲得了一些增長。

修復乘載的不只是佛像本身,籔内教授特別重視的一點是「古典技法的延續」,他希望我們去學習當時匠師們的工作方式以及道具(即便實際雕刻佛像時,用的是現代的器具),其目的,是為了要讓長年以來因應修復作業而生的產業,其人才、技藝與知識,也能夠跟著修復物,一起承繼下去。這是在藝術大學做文物修復,得擔負起的一種責任。

修復乘載的不只是佛像本身, 更是為了讓長年以來因應修復作業而生的人才、技藝與知識...

2015至2018年期間,我們經手修復位在福島磐梯山上的慧日寺「丈六藥師如來坐像」,或許是個好例子。慧日寺創建於西元807年,當時天災與疫情頻傳,所以供奉一尊超過三米的藥師如來坐像來安撫人心,即使後來房舍因位處火山地帶而多次倒塌或燒毀,居民也總能保持信念,奮力重建。選擇在311之後的時代修復,算是想要彰顯其復興意義,也希望藉由宗教的柔軟力量,再度為人們帶來慰藉。

120年前廢寺後的一場大火,將佛像以及寺院本體燒成灰燼,所以嚴格來說,這次是「新造」,而非修復。團隊在車站前搭建了一座臨時工房後,時常會有鄉親帶著食物、水果過來參觀兼慰勞,並說道「真期待趕快看到藥師如來像的完成呀」。在這個人口日漸疏少老化、地緣連結也不再如往日密集的村莊,隨著繁複工程的逐步進行,人群好像慢慢地被拉回了車站前,即使他們沒有親眼見過上一次藥師如來存在時的樣貌,卻藉著觀看修復過程,那個美好的過去光景,彷彿在心中被一步一步修復,並進而與眼前景象重疊,這可以說是透過文物修復,而實踐的一種地方創生吧。

修復能夠彰顯復興意義,為人心帶來慰藉。 圖/李品誼提供

李品誼 佛像修復 文化修復 東京藝術大學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