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IEAGD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移師北藝大新場館,策展人為建築新血打造國際交流平台

聯合新聞網 袁世珮
本次共展出32件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日本優秀建築系畢業生的作品。圖/吳致碩攝...

全台建築系年度最大盛事IEAGD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正在台北藝術大學全新場館科技藝術館進行中,十年有成,從宜蘭移師北投,在持續提升台灣建築新血自信與國際能見度同時,也開展全新里程碑。

本次共展出32件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日本優秀建築系畢業生的作品,由策展人王俊雄、漆志剛和蕭有志組織,國慶連假期間已完成三天的大評圖系列活動,8名學生上台接受國內外8名老師的評圖。另外,展覽、學生間作品PK和講座活動也很熱烈。

IEAGD創立於2012年,王俊雄指出,開辦以來就是四地之間、跨東亞的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把台灣學生的作品帶到國際去、讓國外的作品進到台灣來,「在建築教育裡,幾乎沒有這樣的國際平台,所以這是很重要的創舉。」

策展人王俊雄(左)與漆志剛。圖/吳致碩攝影

王俊雄說,現在的學生們不乏國際經驗,但都不是學術上的,仍然欠缺跟國外學生做實體性的接觸,加之台灣的國際處境比較困難,有些交流活動不一定會受邀,「國際交流」正是活動設立的宗旨,選定日、星、香港,也是因為四地在語言、文化、思考脈絡上較接近。

前八屆在宜蘭舉行,第九屆因疫情,只好在實踐大學辦了一次只有國內參與的「縮小版」,到今年首次移師北藝大,王俊雄說:「今年是一個全新的嘗試,我們依然想維持這個活動最關鍵的國際交流。」

今年先對全台建築系學生做海選,由6位老師從160件作品中選出「台灣20」;香港和新加坡各選3件;日本仙台多媒體中心自2008年起就有全國性的畢業設計選拔,從約400件中分出名次,最後選6件來台。

本次共展出32件來自台灣、新加坡、香港、日本優秀建築系畢業生的作品。圖/吳致碩攝...

每年都是這樣的規模,主辦單位派出學生前往星、港帶回作品,日本的收件比較麻煩,作品在仙台參賽後回到各地,王俊雄就要派人從日本頭到日本尾一一收回來。不過,他遺憾指出,受限於疫情,今年海外作品無法實體來台,以線上方式展覽。

全球疫情仍然虎視眈眈,這次將活動從暑假延至10月,大評圖由5天減為3天,王俊雄還緊盯防疫警戒規定,一度考慮線上、甚至取消,直到前一周都還無法確定。幸而開展當天,包括副總統賴清德、立委吳思瑤與眾多建築師500多人到場,盛況遠遠超出預期。

十年來,王俊雄可以明顯看到學生的變化,十年前正逢日本311大地震,日本此後三年有非常多作品都與之相關,因此能看出台灣和日本學生偏本土、傳統、社區,而香港和新加坡偏科技、未來。

十年下來,王俊雄發現,傳統與未來派兩邊因為交流而互相影響,甚至原本偏數位製作的香港和新加坡學生,也受手工感較好的台、日學生影響開始用手工,反之亦然。

全台建築系年度最大盛事IEAGD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圖/吳致碩攝影

「台灣學生的程度很優秀。」王俊雄說,2012年創辦活動時,就覺得台灣學生的作品並不遜色,可惜缺乏展示平台,常常被國際「忘掉」,如今彼此有交流觀摩,並且每年32人,10年320人,形成一個建築新血間的網絡。

IEAGO十年堅持下來,王俊雄說,成果都在學生們身上。「以前他們對國外的學生,情緒多半是好奇、想看別人做什麼,會對自己跟別人的差別感到震驚,說不出太深刻的話。」王俊雄說:「可是現在他們可以『進入』,而不是只停在外面,我覺得這個國際經驗很重要。」而且學生的台風進步很多。

與海內外籌畫多時,又要面對疫情的變數,甚至還有颱風逼近,IEAGD成功舉行,王俊雄相信是做對了事:「這些建築新血要進入社會,我們希望他們可以更加國際化,這應該是一個還滿有用的活動。」

建築設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