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世代/第二屆有事青年節主視覺概念:跳脫直接關聯,釋放無限想像

聯合新聞網 口述/廖小子、文字整理/楊偉成
第二屆有事青年節「積木世代」活動主視覺。 圖/廖小子設計

這次的活動主題是「積木世代」,的確是很適合這座木都的命題。但我小時候在嘉義長大的過程裡,並沒有玩到那種既定印象中三角、四方和圓形的積木,反倒是透過我爸在阿里山上的朋友,得到一些會在民俗藝品店看到的木製人物或動物。

受到生活經驗影響,也呼應青年節論述裡提到的質變,如果把積木當成一個單位、一種元素,再放大到環境中,那能改造的事物就有許多選擇。又因為這是瞄準青年的活動,這個世代的青年不再是小螺絲釘,我想讓一塊塊積木變成空間,液化質地、放大透視,呈現出的量體大到讓人覺得可以進去,有事青年未來會是壟罩這個世界的一群人。

小子說,這個方型積木看起來是一片濃郁沉澱於底部,但倒過來就會發現其實是餐盒,他覺得小吃最能表現一座城市的底蘊,尤其是在對吃格外有特色的嘉義。 圖/廖小子設計

圓錐型的積木是來自小子在嘉義中央公園聽表演的感受,和煦天氣搭配草地,是很魔幻的狀態。他用麥克風的造型結合圓錐形體,把麥可風頭的地方做得有點像進入異空間的蟲洞,是...

四塊積木在設計上分別代表底蘊、想像、分享和碰撞。雖然我不希望讓視覺看起來是一種馬上可以理解的東西,但排列時還是有按照某一些細微構圖規則和平衡角度編排,做出一些想像力連結。既然會關注這個活動很大一群是關心社會、持續求知的年輕人,顏色上必然要走偏鋒,我用螢光桃紅、螢光綠還有紫黃藍色做出調配,藉由互補色以及我這幾年喜歡的漸層手法,把台灣傳統街道或是廟宇裡會看到的狀態重新調配,我認為這種手法尤其適合嘉義這樣充滿文化底蘊的城市裡。

這塊三角形積木,其中一面小子做成崎嶇的多角面,這是用來表現「有事青年節」的沙龍講座,像是不同意見的擠壓碰撞。而其他面則呈現向外發散的視覺效果,像是講座的碰撞會藉...

半圓形的積木,小子用來形容這個世代年輕人的心理,每個人都是不圓的圓,但每個人也願意將自己的力量分享出去。這個半圓可以是一種缺乏,也可以是一種贈與,來自嘉義人熱情...

廖小子,台灣重要的平面設計師之一,以台灣在地草根風格為作品特色,帶起台灣新的設計風格。曾創辦過一本雜誌,也是兩家獨立書店的老闆,是稿子的冒險王。 圖/吳致碩攝影

積木世代 廖小子 視覺設計 第二屆有事青年節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