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建築師李預萍:賦予舊事物新眼光,留住歷經時間的美

聯合新聞網 林亞璇

本文選自《500輯》Issue86「在老屋,翻新生活的視野」

近十年來,台灣民間的老屋再生更加熱絡,從城市至郊外、甚至人煙稀少處,出現越來越多難以定義的場域,設計上則跳脫一昧仿舊,能看見更細膩、個性化的處理,也有打開再生定義的藝術計畫正發生。

此期專題探索老屋再生的多元型態與相處之道,有些原則重複被提及:節制為美、保有彈性、新舊和諧、轉換用途或形式⋯⋯老屋再生不能僅是重現原貌,還要包容當下與未來生活的想像。而建築空間作為記憶生活的實體,當老屋以不同樣貌再打開,將發生的交流累積都值得期待。

位於台中火車站附近的複合空間「1035 Collab」,為一前後棟、兩層樓的木構磚造建築,落成於日治時期的1910年,前身曾是鈴木耳鼻咽喉科醫院與吳眼科診所;2017年李預萍建築師事務所接到屋主委託,投入近六年研究、整理、修復與設計,目前有咖啡店、烘焙工作室、藝廊、建築事務所四個單位進駐使用,而「一〇三五」正是當年醫院的電話番號。

李預萍帶我們在超過百年的建築裡穿梭,踩著木階上下樓,鑽進不同區塊;古老的建築工法與質地中,偶有現代設計的俐落表情,建構成這些年輕品牌活動的舞台,意外地和諧自在。「我們不是想讓大家進來體驗舊時代,而是在現今的空間用途上,做出新舊和諧的可能。」

(左)主掌此案修復設計的建築師李預萍,其事務所也在1035 Collab內。(右...

咖啡店保留紅磚牆與木構屋頂,以金屬家具點綴空間。 圖/Yi-Hsien Lee ...

適切收納風管,紅色圓桌巧妙置入「辦桌」文化。 圖/PJ Wang攝影

以用途判斷做法,不一昧仿舊

修復前的屋況,除了持續經營診所的前棟一樓狀態完好,作為住家、久未使用的二樓與後棟,部分屋頂都已坍塌,十分殘破。團隊以舊照片、田調資訊考證比對,一邊層層剝除老屋的隔間裝潢,歸納出不同階段的裝修痕跡,同時思考著核心問題:回復到什麼時期的樣子才對?哪些東西要保留?要新做什麼?可以用什麼方式做?

「屬於建築原貌、當今工法與材料難尋的部分,希望盡量留下,已朽壞、但有特色的建築外觀就把它做回去,而空間用途是主要的判斷基準。」李預萍舉例,後棟二樓作為事務所,開放式空間較方便使用,因此將毀損嚴重的竹編石灰牆隔間都拆除;前棟作為咖啡店,原本的診所掛號櫃檯變成外帶窗口,二樓內用區保留木構屋頂與紅磚造牆面,以暖色金屬打造咖啡吧檯、茶水檯、樓梯扶手等,可以清楚辨識材料新舊。

而前棟立面的洗石子則以補強取代敲除重做,將原本外露的管線埋至地下,維持立面乾淨。「舊的洗石子過了幾十年都沒有褪色,新補的材料上牆沒多久就出現色差。」為了留住歷經時間的美,他們大費周章,仍意識到無法企及舊時的限制。「這也是我們不堅持仿舊的原因,時間留下的美感無法模擬,就算剔除仿做回去,紋理和層次差異依然存在。」

咖啡店一樓,原本的診所掛號櫃檯變成外帶窗口。 圖/Yi-Hsien Lee an...

天花板與吧台的設計,貫穿了1035 Collab品牌識別上的幾何元素,也呼應建築...

原先加蓋鐵皮的部分被打開,成為咖啡店的戶外空間,四面落地窗也被完好修復。 圖/P...

賦予舊事物新眼光的智慧

因為珍惜舊料的美,不符現今用途或有安全疑慮者,便試圖轉換用途、讓其再生。李預萍指向中庭的路面,「這邊本來是混凝土,我們請師傅把拆下的紅磚剖半鋪上去。」她帶我們繞到後院,那裡有片以舊屋瓦組成的美麗牆面;整座建築中,還有多處以檜木舊樑製成窗框和桌子。舊料新用,也是李預萍在做室內設計時的慣習。

「我很欣賞2021年普利克茲得主——法國建築師雙人組Anne Lacaton和Jean-Philippe Vassal的理念,他們希望透過改造與再利用,能做到『永不拆毀』的建築。他們曾說:有足夠的觀察力,就能賦予舊事物新眼光,明白其中的價值和缺失,精準評估在保留與非保留之下,要做哪些取捨和改變。」在土地和資源越來越稀缺的這個世代,李預萍認為這正是重要課題。

她坦言自己並非一開始就懂老東西的可愛和價值,是在接觸到處理新舊建築關係的火車站案件,直到自己創業、從住宅案件開始,觸摸、研究材質的真實感,讓李預萍確立想做的方向,即是回到用途目的思考,從材料和細節做出獨特性。

建築空間中不少舊式設計被整理留下,像是診所洗手台、花磚地板,以及現在蔚為流行的撞...

少見的鐵花窗樣式,推測是蘋果的意象。 圖/PJ Wang攝影

建築事務所裡的木頭隔板雕花,在建成當年是非常精細的技術。 圖/PJ Wang攝影

讓大家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

修整1035 Collab的同時,李預萍團隊受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之邀,參與屏東殺蛇溪水岸河廊再造。將原台糖紙漿廠留下的地坑、水池等遺構,再生成地景公園。他們費了一番功夫說服縣府投入預算,將遺構開挖和保留,「我們覺得那個景觀很特別,打開來才能讓大家知道這裡發生過什麼。」團隊賦予了地坑滯洪與展示歷史的功能,水池則設計成遊樂場與舞台劇場,建築樣式上也參考了地方歷史來發想。

李預萍說預算與時間有限是這案子的最大挑戰,「但如果預算多了,會不會我們就做得太滿? 」「節制」成為這個經歷留下的提醒,這項公共工程所能觸及的使用群眾之廣,也讓她意識到身為建築師的能力與成就感。

看向國內外發展熱絡的老屋再生運動,例如許多精品品牌選擇將時裝秀展辦在古蹟或老屋裡,李預萍認為這是一種反思:「從前追求大興土木的建設,當發展來到極致,發覺要回頭看我們的歷史和養分,看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

當越來越多人擁有以新眼光轉化舊事物的能力,願意多花力氣留住歷經時間養成的美麗與文化,賦予和當代發生關係的可能,我們或許就能不感傷於消逝,而能期待另種形式的再生、再進入生活。

1035 Collab的再生亮點

以紅銅修復舊式屋簷與窗戶

後棟原屋簷與窗戶已毀損,考量設計與功能具有現代性,參考專業匠師建議,使用紅銅修復...

新舊料混用的屋頂修復

前棟屋頂結構為昭和時期常見樣式,採用新舊木料修復。希望新的裝修不會破壞原始結構,...

舊屋瓦再生成牆面

修復時拆下的舊屋瓦,以模具穿孔後,套入模組化的結構,形成保有視線穿透感的牆面,讓...

老屋檔案_1035 Collab

屋齡:超過百年

前身:醫院、診所、住家

再生用途:咖啡店、烘焙坊、藝廊、建築事務所

修整時間:2017~2022,後院尚在整理

設計思考:用途為本、新舊協調、舊料新用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issue86 老屋 老屋新生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