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空間」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展!7/29起在關渡美術館探索建築的意義

聯合新聞網 袁世珮

郭旭原與黃惠美這對建築師,在國內房地產與公共建築界耕耘25年,夫妻在競、合之間,凝聚功力,但成就不只是一棟棟建築,他倆想探究的是人與時間與空間的關係,7月29日至10月29日在關渡美術館的「時間的空間」展覽,提出「建築非物質」的大思考。

郭旭原(右)與黃惠美「時間的空間」展覽,是兩人25年的回望與再次凝視。記者吳致碩...

凝聚25年作品的展覽

展覽源起於郭旭原和黃惠美完成台北藝術大學科藝館後,計畫在建築系每年的畢業設計大評圖的同時辦個展,也趁機整理自己的作品,但校長陳愷璜建議創作人的展覽應在美術館,於是「時間的空間」成了關渡美術館18年來第一檔建築展,也是歷來開幕人數最多的一次展覽。

這次展覽如兩位建築師25年里程碑的展示,從過往300多件的提案中擷取26件案子的模型展出,同時有手稿、老照片、兩人成長與自我滋養的過程。展期7月29日至10月29日。

主題「時間的空間」(Space in Time),意指建築是關於主體在時間中的空間體驗,身體在空間中移動,人們才確實和建築有所關聯,而移動就是時間中的身體,時間讓空間充滿生命。黃惠美說,時間與空間本是息息相關,時間不只是一個度量單位,「在我們的建築裡面也希望能這樣,時間是真實存在的物質,被住在裡面的人看到。」

郭旭原指出,曾經想到另一個主題名「建築非物質」,即使柯比意說「建築是生活的機器」,但建築並非只是實用的容器,生活跟空間、時間都是相關的,且會隨著物質性的東西老化、或者人對其感知的不同而改變。

兩人多年來慢慢形成此一理念,郭旭原說:「我們不追求那種簽名式,有些人會覺得一定要有一個風格,但是對我們來講,建築關乎每一個人對這個空間的感受,你進到空間後的知覺才是最重要的,每個人會透過自己重新去體驗或認識這個空間。」

展覽共有「場域」、「室內跟室外」、「路徑」與「皮層」四個子題,這也是兩人25年來的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元素,作為一種方法、一個界面來與每個人對話。

郭旭原說,如「路徑」,就是人在空間遊走、在城市走動時,時間與空間間會產生非常密合的關係,「我們是透過這些東西來建造我們的建築,讓這些東西變成你自己體認的一部分,建築非物質,它不只是單純的物質,每一個人有不同的感覺。」

郭旭原與黃惠美在建築中探索人與空間的關係。記者吳致碩/攝影
「時間的空間」(Space in Time)展覽共有「場域」、「室內跟室外」、「...
郭旭原與黃惠美在建築中探索人與空間的關係。記者吳致碩/攝影

設計圖後的愛情故事

籌備過程中,策展人王俊雄笑說:「整個25年就像是郭黃兩人的戀愛故事。」如果這兩人討論順利,他自覺像電燈泡;如果不順利吵架,他就裡外不是人。策展顧問詹偉雄更建議題目改為「Argumentation」(爭辯)好了。

因為,黃惠美真的曾經因兩人觀點不同吵架而摔模型。她笑說:「所以展覽開幕,周圍的朋友就知道我們一時片刻還離不了婚。」

為展覽就吵,每一個案子更是不和平,吵架、爭辯、論證、說服、冷戰,兩人在同一張草圖紙上,各拿一枝筆共同創作,你一筆我一筆,互相修改、互相覆蓋。黃惠美說:「兩人都是創作者,都想爭話語權,比較是競合的關係。」

通常是不喜歡出去溝通的她留在公司設計,郭旭原代表去跟業主開會,回來回報,黃惠美一看結果就生氣:「你才是我最大的業主,你這麼會賣東西的人,就是因為我沒有說服你,所以你沒有把我的idea賣出去,輕易跟業主妥協。」郭旭原就回嘴:「那妳去賣賣看。」

通常最後都是黃惠美占上風。郭旭原說:「我們會想辦法把事情轉換成業主跟她都可以接受的,總會有一個最後的答案。」

不過吵吵鬧鬧這麼多年,還是交出那麼多代表性作品,黃惠美說:「經過25年來一起生活、旅行,交換看法,其實兩人已經趨近了,擴大了自己的興趣跟能力。」

郭旭原與黃惠美大學畢業時,當時還不是情侶。記者吳致碩/翻攝
展覽中也有兩人成長的紀錄,此為郭旭原的手稿。記者吳致碩/攝影
郭旭原與黃惠美年輕時。記者吳致碩/攝影

25年的大環境與內在變化

郭黃兩位當初挑戰少有建築創作者願意面對的房地產建築,在資本的壓力下嘗試實現理念,25年來,有青田主人、九歌、貴象、富藝旅、基隆太平國小與北藝大科藝館等階段性作品。

大環境在變,郭旭原記得初返台時的時空還比較保守,如青田主人一案完成於2003年,因為外觀簡單、乾淨,不似當時流行的古典、新古典風格,業主一度好擔心:「房子立面的石頭怎麼那麼像柏油?」但如今這種素淨風格已很流行。

到九歌時,兩位建築師非常直接去反映空間與環境;再到貴象,很多元素聚合起來,包括空間跟城市間的關係、自然光線進來的關係,空間跟時間的向度連在一起,與都市之間的紋理關係也更多,每一個人進到空間會有不同的感受

兩人也在這幾年逐漸轉向公共工程,陸續完成富藝旅、太平國小與北藝大科藝館,不同於房地產案的挑戰,要引發或面對的事情又更多,與工部門又是另一種課題。

所以,問到兩人是否已完成理想建築?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黃惠美想到在太平國小完成前,在工地來來去去那麼多次的她,爬上樓梯,看到三樓用老教室的藍漆塗色的台度,「那一剎那,突然覺得那個台度倒下來,遠看像是一片湖、一片海,我非常感動。」

再後來,這個地方爆紅,熙來攘往的人群中,黃惠美看到一對夫妻在角落架起畫架,不聞周遭的吵雜,專心畫著,「校舍被打開、那個轉角被打開,從這裡可以看到出海口,那個出海口就是他們心靈的出口。對我來講,就是我的理想,我們做的東西有一部分可以回到人本身。」

郭旭原認同:「只要空間讓人家覺得幸福,或者說在某個剎那,透過房子感覺到你自己、或者你跟世界的關係,我覺得那個房子就是完美的了。」

現場共展出26個案子的模型,可看出郭旭原與黃惠美兩位建築師的軌跡。記者吳致碩/攝...
郭旭原(右)希望把『時間的空間』這件事的討論脫離建築展覽以後,大家可以感覺、並繼...

希望積累成台灣建築文化

「開幕式前一天,我站在展台問他,這像不像一場夢?做這個展覽,就是要證明這個夢真實存在過,不管是噩夢或美夢。」黃惠美說:「大家來看展,就是見證它真實存在過。」在郭旭原看來,這場展覽,像是回望、或是重新凝視,是累之外的收穫。

這一場展覽要留下些什麼,郭旭原希望:「把『時間的空間』這件事的討論脫離建築展覽以後,大家可以感覺、並繼續討論。」

黃惠美則希望是拋磚引玉,在日韓,建築是一種文化,建築不該做完就了結,「我們希望建築是可以討論的事,不只是商品或實用的東西,將來還會有別人展覽,最後可以累積成為我們自己的建築文化。」

郭旭原與黃惠美「時間的空間」展覽,是兩人25年的回望與再次凝視。記者吳致碩/攝影
現場共展出26個案子的模型,可看出郭旭原與黃惠美兩位建築師的軌跡。記者吳致碩/攝...

【時間的空間—郭旭原+黃惠美建築展】

時間:2023.07.29~2023.10.29

地點:關渡美術館二、三樓展覽廳

詳細資訊請上關渡美術館官網查詢

郭旭原 黃惠美 2023展覽 建築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