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區再設計」四大廠區服務中心美感大躍進!打開圍牆化身街角公園

聯合新聞網 陳宜慧

如何鬆動工業區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修補廠房與鄰里陌生且難以親近的斷裂感?由台灣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設研院)主導,耗時兩年推動執行的「工業區再設計」計畫,以「打開工業區,工業區公園化」為核心理念,聚焦四間工業區服務中心示範場域進行美感改造。不只將自然植栽放進廠區,同時也透過打開圍牆的行動,讓原先封閉以久的環境,亦可化身為在地居民交流休憩的公共場域。

工業區公園化後,創造了廠區鄰里共好的交流環境。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如何以設計修補工業區與城市、鄰里之間的斷裂關係?

放眼全台62個工業區,近八成園區已開發超過30年,這些早有獨特文化的廠房聚集地,曾是1950-1980年代造就台灣經濟奇蹟的重要推手,如今卻在時代變遷下,面臨著轉型進化的全新挑戰。特別是大部份的廠房,最初多以機能及安全管制為導向的設計規劃,封閉性過高,加上部份閒置的空間衍生出公共設施不足的現況,以及園區缺乏識別指標的功能與美感,容易造成資訊混亂、動線不明的景況。

因此,自2021年起由設研院推動的「工業區前瞻美學標竿計畫」,以工業區服務中心及其周邊環境做為首波改造重點,透過「樹林工業區」、「大園工業區」、「台中港關連工業區」與「大發工業區」四大示範地的美感重塑,不只打開重重圍牆、釋放閒置空間、創造友善大眾的公共設施,同時也透過更清晰明確的指標系統,啟動群眾參與及對話的可能。

一如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曾說過,「所謂的專業,所做的東西不只是品質好而已,還要能量產。」這一整套模組化的美感改造設計流程,也在四個示範地的摸索之下,爬梳出特定的依據脈絡,亦足以讓未來全台62個工業區也可以按照現有「設計規劃」華麗轉身。

接下來就一起瞧瞧這四個工業區服務中心的改造成果吧!

社區型的樹林工業區公園化。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樹林工業區\規劃設計:工二建築\設計監造:豫青設計

由於每個項目的預算不同,改善範圍的大小也有所不同。為此,整合制定了一系列的階段性改造重點,包括—打開圍牆、整理服務中心的動線與基地現況、種植適合在地生長、且看得出季節變化的植栽種類,同時也必須釋放人行區域及行道樹生長空間,並整理建築意象,進而突顯服務形象,同時也為工業區建立出一致且清晰的公共指引系統。

樹林工業區的主要改善項目集中在「服務中心(前庭)」。工二設計總監胡靖元表示,「,「原先工業區的圍牆是封閉的狀態,因此我們做了幾個調整,主要是修舊如舊、復舊,但又是新的。」更重要的是,原先從外部往內看,會以為工業區似乎與公眾無關,然而作為服務中心,其實在角色跟空間體驗上存在明顯的差距。

因此胡靖元為了讓工業區公園化,首先拆除圍牆、重新調整動線,將人車分開(交錯區以指標系統處理),第三步則是重新整合零散和未使用的空間,轉變為社區式的街角廣場公園。此外,指標設計上也進行了重新規劃,不僅在視覺上更具活力,且信息呈現更為輕鬆易讀。

同時,現場植栽也選擇保留原有樹木,而沒有進行移植或移除,僅單純修剪和塑形,便將整個工業區服務中心打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象,同時釋放出更多公共空間,提供當地居民使用。

打開服務中心的管制圍牆,在樹林工業區前庭創造親民的街角公園。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規劃豐富的季節植栽及街道家具,展現屬於樹林社區型工業區的街角公園(樹林工業區服務...

營造公園般清新溫馨的入口意象。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樹林工業區服務中心識別形象優化。

◾大園工業區\規劃設計:共感地景創作\設計監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由陳宣誠建築師帶領的共感地景創作主要針對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進行改造,改善方向包括重整建築立面、拆除防衛心重的鐵窗、打開前庭景觀、降低植栽高度、整平道路高低差,同時創造出安全友善的人行環境。陳宣誠表示,「原本的鐵窗給人一種雜亂的印象,拆除後,我們運用沖孔板做出不同的處理方式,使建築在多雲的天氣下能與藍天融合,彷彿工業區的存在消失無踪。」

而在內部空間的改造上,共感地景創作除了去除鐵窗與裝飾,還重新定義了天花板和燈光間的關係,以及玻璃與戶外環境間的聯繫。「我們將玻璃全部敞開,將公園化的公共性拉進室內,模糊建築內外的界線。」此外,由於服務中心鄰近埤塘,陳宣誠也希望透過打開地景,將生態與空間串連,讓美景與廠區共生。

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移除原有建築立面的鐵窗,呈現服務中心開放交流的服務精神。 圖/...

移除鐵窗及衙門感的招牌,呈現開放平等交流的精神。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整平人行道的高低差,串連起服務中心往後側停車場的動線。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左)應用近似天空的淺藍色不鏽鋼板,打出自然韻律的孔洞,柔化的建築立面。(右)共...

整理可觀看前庭景觀的休憩區,提供服務中心及廠商有改善室內工作環境的範例。 圖/台...

設置方便推車使用又符合生態成長的地鋪面,呼應大園工業區與自然共存的精神。 圖/台...

◾台中港關連工業區\規劃設計:共序工事、豫青設計\設計監造:黃宏毓建築師事務所

台中港關連工業區服務中心主要改造「前庭」與「建築立面」,由於車行動線截斷前庭的公眾使用空間,且建築立面形象陳舊,因此在集中車行動線後,進而可釋出友善人本的空間。值得感念的是,附近的企業甚至自主退縮廠區空間,共同響應園區拓寬人行道環境。

豫青設計簡瑋廷設計師表示,「過去十大建設背景時空建構的廠區,對於環境跟綠植的重視程度相對薄弱,因此既有的人行道,綠植空間不佳,導致人本空間也受到排擠。因此我們初期著重討論的是,如何在原本環境與道路景觀有限的空間裡,找到一個合理的配合方式。」

前庭景觀規劃出完整綠地後,適合進行多種戶外活動使用。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將車行動線更有效地集中於一側,把服務中心前庭打造成台中港關連工業區的綠色客廳。 ...

台中港關連工業區服務中心周邊會前來遛狗及休憩的大眾提供舒適的活動環境。 圖/台灣...

周邊企業(青輔實業)響應園區友善人本環境,釋出廠區空間給人行使用,提出退縮帶人行...

特別是,在設計改造上,因自立路跟自強路的十字廊道軸線相對寬敞,非常適合做為示範區域,因此改造上率先優化的是開放空間、與廠區外部連接的人行道空間,以及指標系統的建構。尤其原先的人行空間被車行切割,為此豫青設計研擬了幾個方案去縫合它,使綠地集中,同時前庭亦可延續至後院,讓內部空間更加流暢。此外,在植栽的詮釋上,團隊則盡可能保留既有喬木,將移植數量降至最低。

共序工事總監洪浩鈞也補充,「我們利用建物的凹凸形態,做個切分點,把前面的ㄇ字形作成新的塗料改造,並分成上下樓層做成水波紋與較為平面質地的不同塗料,讓光照下的立面表情更加立體。同時也加上一條金屬滴水線,不只能防止下雨時雨水從上面直接流到下面,也能讓立面表情更加豐富。」

除此之外,因該服務中心早上陽光十分強烈,陽光直射進室內後,會造成環境異常悶熱,為改善環境,團隊也在窗戶上做出客製化不銹鋼窗框(原本是設計30公分,但因預算有限改為15公分),使辦公環境更加舒適。

服務中心入口意象更為清晰易辨,並設置友善資訊指引。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退縮帶的規劃,為園區建立寬敞的示範人行道。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立面材質除易於維護外,同時呈現岩石富有律動紋理的質感。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 工業區形象識別及指標系統\設計統籌: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規劃設計:日目視覺藝術、洪天創藝

為提升工業區品牌形象及人本環境,這次在指標系統上設計團隊以「模組化、可調整及擴充性」之優化策略,提供更友善的用路指引環境。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盧佳宜秘書長表示,「整體設計概念緊扣「『打開工業區、打開圍牆』的概念,透過指標設計讓『廠』、『區』、『里』結合在一起。」而日目視覺藝術陳普設計師則強調,以減法美學去貫穿整個指標設計,並透過乾淨、簡潔、色彩單一的屬性,搭配上綠色LOGO的點綴,以及充滿各種聯想力的造型,去突顯想要強化的資訊內容。因此一系列共五款指標類型皆可透過模組化、擴充性、可調整的方式,去適應每個工業區的不同發展。

目前四個示範地皆使用此識別設計系統,其中大發工業區幅員廣大,開發年份久遠,道路樣態繁多且混亂,透過識別系統的強化讓使用資訊友善度提升外,亦透過人行道一致性的規劃,創造美感與功能兼備的工業區服務中心形象大進化。

設置清楚易於辨識的指標系統(全區配置圖)。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推動大發工業區減量不必要的資訊及指標數量,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引。 圖/台灣設計研究...

規劃8種同色系鋪磚變化,整合園區環境色彩。 圖/台灣設計研究院

建築設計 識別設計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