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曼徹斯特的人文底蘊 :理性與感性結合的城市
為了讓世界各地來的賓客與媒體迅速了解英國曼徹斯特Manchester的魅力,香奈兒安排了好幾處深度體驗的行程,比方樂團之旅、足球觀賞、圖書館參觀、黑膠唱片行與書店、文化沙龍的拜訪,以及耶誕市集走逛與耶誕花圈的手作。
1|索爾福德青年社Salford lads club
其中最能展現曼城樂團歷史的就是有著赭紅磚樓與草綠色大門的「索爾福德青年社(Salford lads club)」(這是一種19世紀起,讓年輕貧窮男孩遠離街頭黑幫誘惑的一種古典良善機構,讓男孩在此玩樂、發洩多餘精力)。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喬納森說,1903年成立的時候是男孩俱樂部,現在歡迎各種年齡層的民眾來參觀與運動(撞球室、籃球場)。喬納森的導覽也包括城市歷史簡介與重要的樂團故事。
成軍於1982年曼徹斯特的「史密斯合唱團(The Smiths)」則幸運在「索爾福德青年社」擁有一間專屬的紀念室,收羅了相關資訊、媒體記錄與全世界粉絲的留言。喬納森笑說他接待過差不多全世界的歌迷,只差北韓了。
2|Northern Quarter北區的時尚街區
走在街頭,曼徹斯特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實在、素樸的城市,不浮誇喧鬧,人們和善有禮。最有氛圍代表性的Northern Quarter有好幾家二手古著店與古物商店,包括大名鼎鼎的「Empire Exchange」,還有一家非常厲害的雜誌書店,搜羅了全世界有態度的風格雜誌,以及黑白照片構成的歷史生活誌。最迷人的是間黑膠唱片行「Piccadilly Records」,豐富的典藏與鋪排,讓家裡沒唱機的團員們也帶走了好幾張「綠洲合唱團」的黑膠。
3|O! Peste Destroyed酒吧兼書店
大秀前一天的下午,我們來到O! Peste Destroyed這家波西米亞懷舊風格的酒吧兼書店,一樓喝杯茶、翻翻架上的書本,地下空間常常當作展覽或者藝文分享場所,當天現場是現年74歲的「龐克詩人」約翰庫柏克拉克(John Cooper Clarke)的詩歌朗誦會,以現代的理解,他老人家更傾向是表演詩人、行為藝術家或者單口相聲的喜劇演員。一身鐵灰色勁裝、戴著大盤呢帽、墨鏡,瘦小矍鑠的他,揮舞著紅色領巾、演繹經典嘲諷段子,依舊博得滿堂彩。
4|John Rylands Library約翰賴蘭茲書館
外觀神似教堂的「約翰賴蘭茲書館(John Rylands Library)」是賴蘭茲夫人為紀念她的丈夫而創建,這座新哥德式建築於1900年向公眾開放,作為送給曼徹斯特人民的禮物。如今是曼徹斯特大學圖書館的一部分,裡面有無數珍本書籍,包括一本原版的古騰堡聖經。望著在古典閱覽室研讀的青年學生,猜想他們對學術應更能心領神會吧。
經過深度的文化探索與體驗,讓人看見不一樣的曼徹斯特。這座紅磚打造的工業大城,竟然擁有如此豐厚的人文藝術底蘊,難怪能成為一代又一代英倫樂團、流行文化孕育的搖籃,更能理解維吉妮.維婭會選擇這裡作為這回工坊大秀的所在。
桂綸鎂分享她的觀察,「我覺得曼徹斯特是非常理性的、工業的城市,卻迸發出非常感性、文化層面的東西,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讓這個城市有著奇異的個性,非常與眾不同」。
5|香奈兒Le 19M工坊:訂製工藝的聖殿
為了張顯時尚工藝的技術與專業,香奈兒在巴黎奧貝維埃大街打造了工坊總部,命名為「Le 19M」,「M」代表的是手(Mains)、時尚(Mode)、工坊(Métie),「19」則是所在區域。涵蓋了陸續收購的Lesage刺繡工坊、Lemarié羽飾花朵工坊、Massaro鞋履工坊、Maison Michel帽子工坊、Goossens珠寶金銀配飾工坊、Desrues服飾珠寶暨鈕扣工坊、Montex刺繡工坊與Lognon褶飾工坊…..等。
有別於實穿的ready to wear系列時裝,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讓設計師能盡情實踐對服裝面料、輪廓、線條的自由想像,借由工坊匠師們的工藝加持,來展現細膩的工藝與經典DNA,以延續品牌傳奇。香奈兒服飾精緻的程度,是可以為了單獨某一季的某件衣服開發專屬鈕扣、專屬布料。以工藝賦予素材新生命,每一件單品都獨一無二。
每年12月舉辦的香奈兒專屬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大秀,一直是時尚圈的盛事,秀場足跡遍佈全世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