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光影藝術節3/16台中國美館開展!9組作品以目光之外開啟對話

聯合新聞網 詹筱苹

2024光影藝術節(2024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於3月16日至4月28日,在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邀請9組藝術家團隊、以「目光之外」為題、帶來室內與戶外的科技光影展演,一同思考在注視之外、事物與我們、場域、城市的關係。2024光影藝術節展覽期間17:00至22:00點燈,在國美館正門口星光草坪享受台中春日夜間的不同風采。

2024光影藝術節3/16台中國美館開展,9組作品以目光之外開啟對話。攝影|定影...

❏ 為什麼以「目光之外」為題?

2024光影藝術節以「目光之外」為主題,策展人林長叡以John Berger在《觀看的方式》一書中提到「我們注視的從來不是事物本身,我們注視的永遠是事物與我們之間的關係。」開展「目光之外」的創作核心,「我們思考疫情後,我們如何重新面對事物、開啟想像?當我們把題目丟給藝術家,彷彿也折射出一道光,也折射出更多想法與想像。這次邀請台灣、馬來西亞、韓國與法國團隊,一起透過作品回應社會的流變,提出反思讓觀者可以思考我們與藝術的關係。」

❏ 光影藝術節和燈節有什麼不一樣?

全台各地才剛結束年度燈節的歡慶活動,台中國美館一年一度光影藝術節盛事繼之而起,不同於燈節,邁入第五屆、每年都會吸引10萬觀賞人次的光影藝術節,更著重於藝術性、由藝術家透過作品帶來對社會環境的反思、以及與城市地景產生互動的關係,林長叡認為「如同我們看燈的世界,每道光在我們眼中都會折射出不同的想像和詮釋。」也期待大家,來這裡找到屬於自己對作品、對台中的新的想像。

8件作品圍繞國美館戶外廣場。photo by elif chan

❏ 2024光影藝術節9件作品&藝術家親自解析

①作品|漫遊巴士

藝術家|李承亮

李承亮用巴士,打造奇幻的太空艙過道「靈感來自電影《2001太空漫遊》一幕太空人走在太空過道內的場景,可以用各種姿勢走動,拍照的時候可以試著用不同角度,會拍出很像漂浮的太空狀態。」這個空間裡,還有一個巧思「電影裡大量的古典配樂,我也想還原那個部分」背景音樂,使用巴士既有的古典樂廣播電台,隨機播放「大家都有坐遊覽車的旅遊經驗,在車上看電影、唱卡拉OK,在抵達下一個目的地前未知的狀態,和科幻電影裡的未知感產生一種撞擊。」這種心情上的感受,也呼應外觀是熟悉巴士,走進巴士裡卻是陌生太空場景的作品中。

李承亮〈漫遊巴士〉。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李承亮〈漫遊巴士〉。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②作品|限時動態:選取

藝術家|謝佑承

這是9件作品中最大的一組、也是謝佑承最大的一件創作。《限時動態:選取》被佇立在國美館入口、寬26米、高16米的限地創作「這是模擬Photoshop把照片編輯去背、描摹的輪廓線,像是電腦選取,動作的意思是把當下時間空間點選起來,做接下來編輯或移除的準備。」以此呼應主題目光之外,「這類常被忽略的暫時性動作,或只有專業編輯人員才會看到的畫面,在現實中,將這個畫面凝結成長時間的等待,希望大家可以感受到快速的數位科技與勞動間的反差 ,實際感受站在作品前,身體的落差感。」

謝佑承〈限時動態:選取〉。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謝佑承〈限時動態:選取〉。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③作品|聚合十

藝術團隊|法國、台灣hellobastworkshop

作品以太空毯、鏡子和LED燈,組成5個面向、僅以3點支撐、6公尺高的巨型作品,藝術家邀請大家到鏡面前參觀,在作品裡的鏡面與LED燈折射角度,完全看不到站立在作品前的人,而是反射出不同角度的城市地景,搭配明滅的燈光,彷彿走進太空艙觀看的外太空的錯覺。

hellobastworkshop〈聚合十〉。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hellobastworkshop〈聚合十〉。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④作品|虛無之人

藝術家|韓國 盧淳天

盧淳天是韓國著名雕塑家,特別針對這次「目光之外」的主題,與他討論透過雕塑與燈光設計來完成一件光影藝術作品。

《虛無之人》以極簡的線條描繪、這些雕塑的人臉部是沒有表情的,當它被放在這裡後,與周遭環境互動,例如地板的紋理、白天日光、夜晚人工照明燈光的陰影變化,讓「人」產生不同表情變化。大家可以試試看在不同時間,觀察這件作品折射出的人的樣貌。

盧淳天〈虛無之人〉。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盧淳天〈虛無之人〉。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⑤作品|珊瑚

藝術家|馬來西亞 Jun ONG

Jun ONG這件作品,曾在馬來西亞小規模展出,這次以全新的尺度、從一樓延伸到二樓將珊瑚開展出全新樣貌。

建築背景的Jun ONG一直在作品中探討人造光與建築的關係「希望透過我的作品,可以喚起觀者的思考。」Jun ONG從地球微妙生態系提取靈感,而珊瑚是馬來西亞熱帶地區著名的景象,「我們將大自然的美融入幾何複雜性,邀請大家沈浸在迷人的光影世界。」白天,珊瑚會透過因為陽光折射的陰影,在不同時間創造不同的圖案變化,夜晚則是以不規則地動態光影,營造猶如海洋的氣息,並與國美館地景產生互動。

Jun ONG《珊瑚》白天陰天也會因為光線折射出如泡泡的質地。photo by ...
Jun ONG〈珊瑚〉。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Jun ONG〈珊瑚〉。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⑥作品|穴居

藝術家|李宸安

這是在國美館二樓通道的一件作品。靈感來自電影《鬥陣俱樂部》主角參與心理治療過程中,療師要他閉上眼睛,想像只有自己知道的洞穴,在很暗的洞穴中行走時沈澱自己,就能在深處找到屬於自己的Power Animal「我希望在這個彷彿洞穴的空間創造Power Animal。」

李宸安在整個通道上裝了很多用在特斯拉汽車上的「毫米波雷達」專門偵測人的位置,物件是抓不到的「偵測器會辨識人的位置、動作,連動作品的光反應。關鍵是人如何接近作品,停下來拍照後接近?慢慢走進來?作品都會呈現不同的狀態。」

建議:最好一個人、以不同方法觀看作品,會感受到作品光的轉換與變化。當人太多的時候,偵測器感應到太多人,反而只會呈現出同一種狀態。

李宸安〈穴居〉。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李宸安〈穴居〉。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⑦作品|王老先生有塊地

藝術家|莊志維

作品位置在國美館下層廣場、鄰近兒童藝術基地、遠眺公園七期建築物,這也成為莊志維作品創作的核心命題,長12米的燈箱,透過觀者拿著手上的貼紙、與店家串連提供特殊貼紙,遊客再回來這裡把貼紙貼上,賦予作品新的意義「當大家談到居住問題、說到買不起房子,這些事情不斷在每個城市發生,我想藉著這個有如Hub(中介,不斷把大家帶回來)的作品回應城市、人地關係發展,開啟家與臨時住所的議題,回應到大家對家的想像。」

莊志維〈王老先生有塊地〉。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莊志維〈王老先生有塊地〉。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⑧作品|AI消費者

藝術家|劉耀中

作品以「Nothing to Worry until AI is Consumer」標語式呈現,有趣的回應近年來大家討論:AI會不會取代工作?也邀請大家一起對消費市場反思,當我們與AI協作、如何面對AI進入我們的生活?「現代人的生活中,難道只有消費行為,才能被環境、社會或其他人認可嗎?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標語,以一種幾乎是過度照明的狀態,讓大家閱讀訊息時,同時反思自己所處的環境,當你的目光被吸引時,可以帶來不同的訊息、為大家提出一點不同的想法。」

這件作品完全沒有燈光的變化轉換,從頭到尾都是以同一種亮度、在國美館側的草皮持續發光,策展人林長叡表示,雖然固定的觀展路徑,以編號來看,我們把它排在作品的最後,希望大家在看完所有作品後來到這裡,有一個靜下來的片刻,思考剛剛看過的東西、也思考這個作品想帶給大家的深層意涵。

劉耀中〈AI消費者〉。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⑨作品|失重計畫III:摺疊震盪

藝術家|田子平

這是唯一一件室內作品,展出時間也與其他作品略有不同。這是田子平2020失重計畫展開後的第三部「一開始是因為我打破學校租借的液晶螢幕,既然東西都壞了,就近一步想是不是有機會可以被藝術轉化與應用,而展開為期四年的創作計畫。」三個作品以不同的脈絡,思考人機互動、人機共感的問題,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展出場地在U-108 Space環形空間,將觀者被包覆在影像中,無論有沒有盯著螢幕,資訊會不斷地進入觀者的視線,感受更沉浸的觀看體驗。在螢幕四周的壞掉的液晶螢幕,都可以試著觸摸,感受不同的施壓狀態,在螢幕表面產生不同的紋理與質變。

田子平〈失重計畫III:摺疊震盪〉。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田子平〈失重計畫III:摺疊震盪〉。攝影|定影影像工作室

2024光影藝術節3/16台中國美館開展

日期|2024年3月16至4月28日

戶外展覽時間|17:00至22:00

室內展覽時間|二至五9:00至17:00、六+日9:00至18: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台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2024展覽 國立台灣美術館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