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4/12登場!新竹展區一展蒸汽彎曲竹、懸浮拉張力
「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於4月12日開展,由建築師葉育鑫擔任策展人,邀集七組設計團隊分別於新竹「陽明交大光復校區」及雲林「斗六糖廠」二地展出精彩作品。現場不只能一睹作品形式迥異的美感姿態,同時也可以重新思考構築本質、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並探索竹材在永續時代兼具輕巧與強韌性格下,得天獨厚的低碳特性。
台灣新生代建築設計師匯聚!挑戰竹材創新工法與多元應用
「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延續往年「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方向,邀請了不同風格取向的台灣新生代設計師,囊括林柏陽、高仕棠(Kristof Crolla)、萩生田秀之+原型結構、郭恩愷、曾令理、游智傑、莊逸堯+劉嫈琦7組設計團隊參展。
不只延續先前(構竹林鐵)結構系統上的創新,同時也借助建築設計師的多方嘗試,創造了許多不一樣的東西。」從林柏陽的漂浮構造,萩生田秀之與原型結構以台日共創所挑戰桂竹最大彎曲共構,到曾令理以創新剖竹工法所打造竹材獨一無二的形態。至於郭恩愷則以極小的二人團隊創造出一個仿生物猶如繭一般的構造物,並透過蒸汽竹的方式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加工方式。至於來自比利時的建築師Kristof Crolla,先帶領陽交大團隊透過AR虛擬實境施工放樣,在峇厘島製作,並至台灣組裝。
台灣竹會理事長許倍銜亦表示,「過去竹構作品多設於自然環境之中,這次則將作品帶回都市,不只透過裝置方式被看見,同時放置在陽交大校園中,也能被師生們使用。」如此一來,這些竹構作品不只能體現結構、美感、功能,也能成為日常裡最舒心的休憩之所。
【新竹展區】
作品01《浮林》\設計者:林柏陽&境衍設計事務所\地點:第三招待所前松樹林
如何透過竹構去感受人造森林裡微妙的自然狀態?林柏陽表示設計之初,「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讓作品與矩陣般的松樹林產生連結。」後來決定將重點著眼在環境的動態上,想要透過竹構展現風吹動時竹林微微的搖晃感,讓竹林裡的動態感也能出現在松樹林裡,因而發展出具漂浮懸浮感的拉張結構。
特別是每支竹子都長得不太一樣,在思考它的構築性時,林柏陽試圖想像當經驗失傳時,如何打造一個系統讓全部的人都能透過此設計圖施工,同時還要去思考竹子的變位性,以及除了重力之外的側風力等,甚至去尋找它的破壞點。「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在圖紙上畫完就結束,而是我們在現場讓經驗在這裡累加,所慢慢形成的一個狀況。」同時,這件作品未來撤展時,都可以被全部打包,甚至移到其它地方再重新組合起來。
作品02《竹穹林》\設計者:萩生田秀之&原型結構陳冠帆\地點:工一館前草坪
此作由日本結構技師萩生田秀之與台灣結構技師陳冠帆聯手共創,因工程一館前面空地平時常有學生在此走動,為此兩人便想設計一個基地讓大家能在此交流。萩生田秀之希望以盡其可能簡單的手法去展竹子良好的韌性。
以竹拱圈布置成放射狀的星形平面,再採用最純粹的結構系統「拱」,去體現竹子柔韌性的一個幾何形式,於是在加工時為了將竹子彎曲,便以慢慢烤炙的方式讓有機材料產生曲度,再搭配底層鋼鐵模具。
同時也藉由拱圈的錯落配置,使系統在各個方向下,皆能具有足夠的抗性。而最外層的結構膜材,除了穩定系統之餘,亦透過錯落的竹柱序列、薄膜上的葉影造就視覺美感。
作品03《蜷蜷亭》\設計者:曾令理 &偶然設計\地點:工二館前草坪
選在第二餐廳周邊、人潮絡繹的草坪上,曾令理表示,中午時會有蠻多學生在這邊聚集,我們當時就想要打造一個學生可以來此吃便當、喝飲料、休憩的場地。」因此在型態上以連續曲面,打造出半室內的亭子,並蜷繞出一個室外的大座位平台區,形成一個邀請性極強的氛圍,同時亦以帶有透明度的農模,與手工細竹共構出兼具遮陽與美學的作品。
此次曾令理也將數位設計融入傳統竹構製程,並邀請有剖竹工法經驗的師傅們合作,因此主次結構皆為現場三維放樣施作,總共七組的主次結構放樣,同時也透過剖竹工法,將較為細小的竹條作為一個遮陽的修飾與固定橫向的結構,造就相對優雅的形式。
同時搭配帶有透明度較高的農膜,與其固定用金屬骨架,同時也放入LED線燈,讓結構與機電的處理都能與結構物同步成形,如此一來「我們這個作品其實就是希望大家可以很自在的在此休憩,天氣好的時候還能躺在外面,並形成校園裡的一個節點、一個能讓人駐留的空間。」
延伸閱讀: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必看!偶然設計曾令理以竹材打造「蜷蜷亭」
作品04《橋繭》\設計者:郭恩愷\地點:西區落雨松林旁小橋
此作位於陽交大校園裡相對邊陲的落羽松湖畔,伴隨西邊滯洪池與落羽松的春意盎然,是由參展人郭恩愷與竹構協力吳成龍共同完成。郭恩愷想要以相對有機的方式去跟環境對話,因此「當我們來到基地的制高點,望向眼前這座小橋時,對於這邊便充滿了一些仿生想像。同時也希望這次作品能更朝向建築尺度靠攏,因此必須具備一定遮風避雨的功能。」
作品仿效蟲隻作繭依附於枝葉,將竹螺旋環繞成拱,共構於落羽松環湖步道的小橋上。因橋上欄杆形式可直接延伸鐵件,此作品主要以12個竹拱共構於一座原先即存在的9公尺鋼構小橋,同時透過將桂竹蒸汽彎曲的過程打造竹構彎曲的極限,這也是郭恩愷首次將「蒸汽彎曲樹」工法應用於竹構上,形塑出主結構從入口處微微低頭,到進入時向上抬升、漸變最高拱起至6公尺的隧道空間。
此外,次結構以三維彎曲穩定交織成菱格網,在建構上加上能強化耐久性的硼砂跟硼酸,並在現場以蒸汽箱高溫蒸煮8小時,讓藥劑完全滲透後,在高空直接彎曲次結構,因此現場所看到的除了在竹工廠先預製的12組竹拱外,還有直接在現場製作的次結構。
至於竹繭皮層內則包括頂棚以回收漁業海廢浮球、下擺以「竹紙」強化來庇蔭側向日曬風雨 等細節,穿越其中,可感受到內部不同材料與光影間交錯的變化。同時因內部上方有一對鎢絲球燈可隨風擺盪,夜裡更能依著緩奏呼吸的漸明漸暗,表現蟲體生命。
作品05《竹旋幻居》\設計者:高仕棠(Kristof Crolla)\地點:西區滯洪池水泥平台
請直接走進作品裡,並下載地面上的QR Code的APP,接著你將會開始一趟新的旅程。這是一個跨國共製作品,由來自比利時的香港LEAD事務所主持建築師Kristof Crolla主導,攜手多方設計團隊,先在峇里島由工匠預製竹材切割與膠合樑的施作,再運至臺灣,由本地團隊將其組裝,最終再加上玻璃纖維膜所製的皮層。
Kristof Crolla的目的是希望能將此商品化,透過預製零件直接運送給當地承包施工團隊的便利性,以及使用AR技術輔助施工組裝,無論是池畔涼亭或小型住宅皆可實踐。同時,觀者也能透過此APP感受到空間因應不同功能性所產生的變化。如此一來即可提供大眾一個強大、且立體的方式觀看建築。這也是當今世上極少數能將專業化高端竹構工藝輸出海外的案例。
彩蛋加碼!學生創作《竹木亭 》
在新竹展區除了5件精彩竹構新作之外,有一個加碼彩蛋,即是陽明交大建築所許倍銜所長與兼任助理副教授郭恩愷 共同帶領「Design+Build 竹木共構」組6名研究生(陳子媛、戴凡喻、陳晨睼、謝佑澤、周廷哲、盧皓璿)共同創作的作品。
團隊指出,此作主要在體現活性彎曲的技術,讓木頭能以更輕的重量去承擔更多的載重力。因此創作之初先將樹木進行橫切,再利用本身活性彎曲特性創造穩定結構,接著再進行第二次的蒸汽彎曲。同時透過兩種銜接,包括木頭一片一片所體現的主面,以及兼容木頭與竹子的銜接,再透過不同承重的配比與拿捏,不只藉由木頭本身彎曲度展現優雅,同時又創造出能站立於地面的平衡性。
【雲林展區】
作品01《邊竹》\設計者:自然心地 莊逸堯、劉嫈琦\地點:斗六糖廠 竹創園區
因此地曾是舊日糖廠生產與生活交會的邊界,為此設計團隊將此邊界轉換為連接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的門戶,藉由竹、土、石等自然材質,形成通往內在寧靜的空間。透過手作與協力建造,與自己相處、與他人交流,並透過時間的積累與就地取材,與自然接觸、與土地連結。不只建造一座竹亭,也建造通往和諧生活方式之路。
其外部造型以竹柱錯落圍繞出門戶的意象,內部空間則以竹拱交織成穹頂,並展開形成屋頂的曲面。竹柱與竹拱交會於環形樑,並定義出屋頂的輪廓。土椅子讓人們坐臥倚靠,藉由光線的明暗和空間的高低、寬窄、視野的遠近,感受環繞四周的自然綠意。
作品02《羽翼之亭》\設計者:游智傑\地點:斗六糖廠 竹創園區
此作擷取彷彿飛翔姿態的彎曲竹構件,以序列式地架構,對外形成一個鮮明、往外擴的視覺張力,呼應場所動態感的同時,也迎接至此的人們。主要設計思考圍繞著「如何以竹構本身的特性表達彷彿飛翔的動態感」,游智傑充分利用竹材作為容易以火烤彎曲進而定型的材料,先將彎曲的竹架構以鉸接接合,再透過三角拱結構系統詮釋動感。此外,也透過石頭作為基礎,對比出輕巧的視覺感。
2024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竹構實體展】
新竹展區: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日期:展期不限
雲林展區:斗六糖廠(雲林縣斗六市崙峯里糖廠55號)
日期:2024年4月19日-28日
(免費入場)
【創作概念展】
新竹將軍村(新竹市東區金城一路69號)
展期:2024年4月11日-28日
(免費入場)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