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建築女子/妹島和世設計校園建築!一睹蛻變後的日本女子大學

聯合新聞網 李昀蓁

2021年,座落東京的日本女子大學為了迎接創立120年,將學校科系、校區整合,也因為學生數增多,重新在最原有的校區,規劃了新的建築計畫,由住居學系的篠原総子主任,找來了一樣從住居學系畢業的妹島和世學姊回來,替女子大學設計了「圖書館」、「青蘭館」、「百二十年館」,以及「杏彩館」四座新建築物。這四棟在平面看起來都是方形量塊,沒有妹島和世標誌性的曲線語彙,但淡灰色的混凝土、白色細圓柱、大片清玻璃、緩斜度樓板與旋轉樓梯等,仍可看到許多她經常運用的手法,其中,四棟建築物共通的弧形語彙,是取自校園內舊有建築「泉山館」上的連續弧形屋簷做為意象,讓它們雖然散置於不同地點,但氛圍依舊連貫。

圖/李昀蓁提供

「圖書館\青蘭館」跳脫過往形式、放大空間機能

「圖書館」完工的那一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能自由參觀,這幾年開始開放申請見學,才有機會一探究竟。

進到室內後從和緩的坡道來到櫃檯換證,通過閘門的另一邊則是有著豐富藏書的圖書館空間,四方的平面就像是個大房間般,除了樓梯或設備空間外,沒有太多隔間。爬上三樓,一樣有著大量圖書,平面的中間挖了個大挑空,空間變得寬廣舒適,四邊走道上皆擺放著桌椅,角落的旋轉梯被陽光曬的甚美。

探訪時恰好遇上學校放假,沒有太多的學生,讓我們可以更安心的體驗與感受建築空間,但可能是因為開放後,太多的訪客影響了使用權益,圖書館的室內是禁止拍照的,因此上述所提的這些美好,只好留待讀者們親自前往體驗了。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不過,比起過去擅長營造空間形式的妹島和世建築,日本女子大學的機能性高出許多,但她總是能在一些小角落,像是入口的坡道、討論室的屋頂,以及不同的動線、樓梯樣貌、樓板間的錯層等地方,創造出許多有趣,也讓我們在體驗過程中,經常感到新奇的亮點。

此外,設置在「圖書館」前方有一座小小的「青蘭館」,主要提供給學生休憩或活動,以及後方幼稚園家長的等候空間,有著與圖書館相同的連續弧形曲面,亦為圖書館妝點了些許可愛氛圍。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百二十年館」運用簡單元素突顯輕巧性格

在對街校區裡的「百二十年館」,主要作為研究與教室使用,同時也提供各種活動舉辦的空間,細圓柱撐起了混凝土樓板疊成的量體,屋頂上有著相同的弧形語彙,原以為就是個簡單的塊狀建築,但在穿過架高的一樓後,大挑空的地下中庭是看似常見的建築型態,但卻因這樣的空間形式同時產生垂直與水平的連結,實在令人不禁讚嘆。沿著妹島和世常用的白色旋轉梯往上走,圍繞著中庭的每一層迴廊空間,都讓視野更加開闊。

整體建築應用了灰色、白色、玻璃、混凝土、鋼板、擴張網,這幾個簡單元素,讓原本沉重的建築物顯得輕巧透明,優雅寧靜。此外,常以不規則曲型作為設計語彙的妹島,這次則選擇了整齊的弧形與正圓形,並在屋頂搭上棚架。而地下中庭的地板上,更繪製了可愛的圓形鋪面,亦為方形建築物增添了許多柔軟調性。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杏彩館」以連續弧形屋頂、玻璃帷幕串連設計概念

「百二十年館」旁、靠近後方校門的路邊,也多了一座新的空間「杏彩館」。此館作為目白校區的另一個門面,以相同的連續弧形屋頂、相同的玻璃帷幕,像是整體建築群的終點,抑或是起點,亦提示了這次新校園規劃的設計理念。其內部空間同樣提供給學生自由使用,陽光從一旁的玻璃落地窗灑進挑高的大空間裡,圓形的家具一圈圈的,讓不同的群體可以不受干擾的在各自的空間討論或休息。

因我所屬的事務所老闆及幾位前輩,都是從日本女子大學住居學系畢業,也常有女子大學的學生到事務所實習。經常聽他們聊起過去的故事,包括不同屆的傳承、不同研究室的設計習慣,莫名地也對這裡產生了親切感。這次的探訪,就像是走在妹島和世與這些優秀前輩走過的路上,這樣舒服又優雅的環境,難怪可以培養出如此有才的女建築家們!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圖/李昀蓁提供

▧ 專欄作者|東京建築女子 李昀蓁

高雄人,現居東京。逢甲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研所畢業,一年半的台南建築師事務所勤務、取得台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目前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因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而前往日本工作、生活,並以東京為據點,在日本各處以建築為主題展開旅行。

日本 建築 東京建築女子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