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東必訪「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操刀4大場域改造設計

聯合新聞網 文字編輯/陳宜慧

隱身花蓮鳳林,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為林田山林場原址,亦是台灣現今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林業聚落之一,想讓感受這座工業遺址經由修復、改造後,如何以設計再現林田山聚落文化獨特性?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原子炭工廠、宿舍、餐廳、冰店」四大場域,不只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肯定,同時也透過設計的轉化重新打開新舊建築、歷史、時代與地景間的對話,也亦使旅人們擁有啟程一探臺灣林業文化聚落的新契機。

歷史聚落修復再利用!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在復舊之下,同步置入嶄新元素,不只重現林田山聚落文化的獨特性,也創造出符合當代需求的功能性。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再現「林田山」完整林業聚落

位於花東縱谷的林田山為台灣四大林場之一,過去在日治時期此伐木基地被稱為「森坂Morisaka 」,日語意為森林密植的斜坡,亦為當年大安山區伐木、集材、運材的作業場。在林業開發全盛時期,這裡曾有林業鐵路車站、工廠、辦公室、餐廳、冰店、診所和宿舍等完整機能,為花蓮中區重要的活歷史。園區內多數日式木構造宿舍群為檜木屋,僅5棟是瓦房建築,雖然部份曾遭受火災燒毀、白蟻侵蝕等天災人禍,但仍保留了無可取代的台灣林業文化軌跡。

對於十彥建築師事務所來說,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既是歷史遺跡,也是台灣林業及鐵路歷史的重要一環,除了將日式房屋以修舊如舊的方式,保留過去生活的軌跡,同時也必需正視如何透過新項目,在場所精神上展現具包容性的社區文化創新,並與地景融合。

面對「原子炭工廠、宿舍、餐廳、冰店」和修復再利用的必要設施,在設計手法上,十彥建築師事務所試圖在不同的木材表面處理,和光線元素上演繹地域性美學,探索新木構建築與舊木構建築的對話,試圖在遺跡中以建築的元素注入新生命。因此,不僅要將視覺元素恢復原貌,同時也要透過新的建築語彙體現出木材與不同異材質,如木/金屬、木/石頭、木/混凝土等結合之美。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大門入口。 圖/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官網

4大場域修復改造設計一次看

此次十彥建築師事務所針對園區內較具核心修復需求的建築先進行整修,並聚焦門口的原子炭工廠,與位於生活廣場的冰店、食堂、課長宿舍四棟建築物進行修復,不只恢復以往生活機能,也能讓旅人造訪林田山有一處可以休憩的空間。但要如何保留與延續文物?十彥建築師事務所以「修舊如舊」與「復舊之下置入新元素」兩大重點著手,先將既有功能挖掘出來,組成大眾可以理解的文化園區樣貌,同時在理解林業文化的背景後,又能產生與當代生活的連結。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原子炭工廠

因林田山製材工廠全盛時期製材的副產物「木屑」相當多,為了充分利用,便成立了原子炭工廠,但因工廠功能衝突、高能耗等問題,為此十彥建築師事務所透過創建兩個獨立的空間小盒子,以及鋪面改變,解決節能、隱私、空間分區和管制問題。同時將立面元素修改,打開與訪客的更多的互動,亦保留了過去與未來的時代意義。

此外,因該工廠的構造以力霸桁架為主,框架結構使得室內空間充滿了開放感,為此在照明設計上,設計師也選用柔和而溫暖的照明凸顯建築結構的細節和質感,去展示了早期現代化且可持續的工業建築設計,也帶出歷史價值和工業美感。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原子炭工廠改造後。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冰店

冰店的中庭外牆上保留建築物不同時期不同顏色的雨淋板,作為林田山百年歷史的引言。同時,在聚落文化保存和創造文化認同的議題上,設計師也邀請到當地藝術家和工匠的參與,並結合現地居民的訪談去找出空間對話的線索。比如無法使用的木結構組件被回收後,便由當地藝術家與木匠師攜手加工,變身成為專屬於林田山的訂製家具,不只能展現在地工藝,也能呼應林業文化的本質。

改造後的冰店。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改造後的冰店。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冰店家具由當地藝術家與木匠師攜手加工設計而成。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食堂

因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過去不只是生產木材的林場,亦為許多林田山人生活的地方。特別是園區原先做為開採木材場所,木材為貫穿一切的元素,因此在活化再利用的過程中,「木材」仍是串聯的主軸,同時透過與木材與各種不同材料間的對話,以及照明設計的加持,不只能重現舊有氛圍感,亦成為嶄新木構實驗場的舞台。

改造後食堂。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 課長宿舍

來到這裡,很難不被充滿歷史記憶的日式建築群所吸引,而這些空間故事與自然景觀的結合,在修舊如舊的過程中,從屋頂的瓦片、到室內場域裡的磚牆,皆以設計為串連將應該被保留的文化資產,巧妙再現,同時亦兼具當代的功能需求。

走訪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這些有記憶的文化場域,旅人們不只能以步行收藏一幀幀山林伐木的歷史軌跡,也可以透過空間再造的設計語彙,打開伐木遺構與當代生活對望的可能性。

改造後課長宿舍。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改造後課長宿舍。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改造後課長宿舍。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改造後課長宿舍。 圖/由十彥建築師事務所提供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9:00 – 16:00(週一公休)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林森路 99 巷 99 號

電話:03-8751703

入場:免費

林田山林業文化園 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花蓮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