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The Quest 270周年全球巡展 200年重要骨董時計 穿梭時光隧道

聯合新聞網 文/釋俊哲

一個人生日值得開心,一個品牌的周年紀念亦復如是。放眼當今瑞士鐘表產業,超過250年以上、且歷史持續未間斷的品牌幾如鳳毛麟角,其中立基於瑞士古城日內瓦的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更在2025年堂堂邁向270週年,日前並在阿布達比舉辦了「The Quest」江詩丹頓270周年巡迴展首站發表,為長達一整年的紀念、盛大揭開序幕。同時江詩丹頓並宣布,台灣也將是The Quest巡迴展的重要一站,並將在今年6月7日(六)起,前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美術館,舉辦長達一周的精彩展演與講座、別開生面。

懷舊的骨董懷表不僅是舊時光的縮影、也是風格美學的時代殘像。圖/江詩丹頓提供

在日前甫落幕的「The Quest」270周年巡迴展阿布達比首站中,展覽空間借鏡於江詩丹頓經典的馬爾他十字元素,以幾何的空間感搭配俐落的金屬風格通道開啟了一扇穿越270年歷史的時光隧道。自空中懸浮飄蕩的白色裝置如紙張、也像是江詩丹頓過往的歷史被一頁、一頁、一頁地重新為人檢視;從1755年的品牌原點開始,1889年的首批女士腕表、1921年的American枕形系列、1955年附Tachometer的計時碼表、1994年向一代探險家致敬的琺瑯彩繪表、又或是近代2001年的Lady Kalla高級珠寶女表......每一只時計反應地不僅有時代的意義、功能上的突破、美學上的典範,更是一部江詩丹頓的微縮百科,最終踏入一方白色的弧形開闊空間,宛如前往了一個橫斷270年日內瓦高級製表傳統的時光奇異點,鑑古亦賞今。

1907年生產的骨董18K黃金腕表。圖/江詩丹頓提供

事實上,江詩丹頓的歷史正是由無數重要的骨董時計所組成,而本次「The Quest」江詩丹頓270周年巡迴展台灣站更由總廠空運來台合計13款嚴選時計,每一枚骨董懷表或手表都像一段輕巧珍貴的時光影像,引領人們快速瞥見那些對江詩丹頓別具意義的歷史片段。一只1907年、僅27.5毫米的腕表(Ref. Inv.10964)讓人發現原來在20世紀初江詩丹頓已然將機刻雕花(Guilloché)此種工藝移植方寸之間的手表面盤:那些精細規律的圖像如麥穗紋或巴黎釘紋,皆由工匠大師以手操作器械、在金屬平面上創作出曼妙紋理;同時匯集金雕、機刻雕花、鑽石鑲嵌與藍色琺瑯多重工藝的一款江詩丹頓典藏黃金懷表(Ref. Inv.10188),懷表表面精雕的鳶尾花(也稱百合花),更是歐洲中古世紀法國王室與軍隊愛用的圖騰,反應了時代的殘影。

將時間藏入「甲蟲」的女士墜鍊表,是趣味、工藝、品味的結合。圖/江詩丹頓提供
1899年生產、江詩丹頓典藏18K黃金懷表、並經藍色琺瑯、法式鳶尾花精雕。圖/江詩丹頓提供

江詩丹頓兩位品牌創辦人Jacques barthélémy Vacheron和François Constantin熱愛旅行、商業,對世界抱持開放的態度,可從一只1910年的女用墜飾表窺見:「表款」選用了靈巧的金龜子造型,跳脫對時計的框架,展現了把時間具象化的多元趣味面向,對世界、不同文化的開放性態度,無疑正是日後江詩丹頓「藝術大師 - 面具系列」、以及品牌與多個世界重量級博物館如羅浮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合作的契機與種子。

編號Ref. Inv. 10132的一只49.5毫米骨董懷表則是本次台灣站展出的「大家長」,1824年出廠、至今已有200年歷史的這款懷表具相當特別的視窗型(aperture-type)小時顯示,甚至在100年後美國1920的「咆哮年代」對其他經典品牌帶來了重大啟迪;另外不容錯過的還有一只1950年代的18K黃金三重曆象腕表(Ref.Inv. 10922),表款具備時間、日期、星期以及月相顯示,鮮明1950年代風格的「牛角」式表耳除了是玩味之處,更回歸江詩丹頓時計的本質:精準曆象與宇宙的體現者,優雅且雋永。

圖/江詩丹頓提供
圖/江詩丹頓提供
圖/江詩丹頓提供
圖/江詩丹頓提供

【展覽資訊:江詩丹頓270週年展】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美術館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時間:2025年6月7日(六)起、直至6月13(五)為止

預約資訊:https://qrfy.io/yDKKg-ylUv

江詩丹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