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五大主題 + 11台灣名家共同參展 匠心與傳承的在地化體現

聯合新聞網 文/釋俊哲

由於台灣的高貢獻度鐘表藏家始終在亞洲佔有一席之地,江詩丹頓的The Quest 270周年展在阿布達比首站之後,將火速於六月中抵台,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館展開為期約一周的展覽。飛一趟瑞士的機票、住宿、旅遊費用所需高昂,但這一次,江詩丹頓的The Quest 270周年巡迴展讓你一站同步日內瓦,透過五大主題軸線:「永恆傳承」、「卓越創新」、「匠心工藝」、「時光淬煉」與「藝述時間」,瞬間穿越270年。

圖/江詩丹頓提供

在「永恆傳承」展區,包含但不限於前述的江詩丹頓珍稀骨董時計,都將在此一展區中帶人探索江詩丹頓270年的點點滴滴,這些時光或許不再復返,但確實扎實反應了一個品牌、一段瑞士工藝史的重要時刻,影響了2025年的現在;「卓越創新」展區中則帶來了江詩丹頓集創意與工藝於大成的最新時計作品,除了先前介紹「雙振頻」的Twin Beat萬年曆複雜腕表,更將有2025年四月才在日內瓦「鐘表與奇蹟」表展(Watches & Wonders Geneva)發表的鏤雕系列陀飛輪逆跳日曆、鏤雕萬年曆逆跳日曆,以及鏤雕全日曆逆跳腕表,接軌國際精品展會的最新潮浪第一線。

時間雖然無形、但透過工藝如琺瑯燒製,將時間賦予了意義與美。圖/江詩丹頓提供

「匠心工藝」展區中則重現了江詩丹頓位於日內瓦近郊Plan-les-Ouates錶廠的工藝環境,像是前述的珠寶鑲嵌、巧奪天工的人手手工精雕,手動操作大型機械進而在數公分面盤內創造出精緻幾何圖案的機刻雕花(Guilloché),甚至是與火燄、溫度與時間競賽的琺瑯彩繪,都能在此展區中近距離欣賞,宛如從手腕上反向前進至「產地」(工廠),進而感受江詩丹頓世代傳承270載的古典與豐饒深邃。

江詩丹頓向來是複雜腕表的專家,無論從骨董表、新創設計,都展現了270周年的深厚底蘊。圖/江詩丹頓提供

同時江詩丹頓並規劃了現今最為風靡的沈浸式體驗在「時光淬煉」主題展區中,透過高包覆體驗感的沉浸影像中,穿越了一趟壯闊的星河之旅,星象之中將伴隨著機芯齒輪的律動,讓人們的小我與宇宙的大我「共振」,也像是2025當下與江詩丹頓270年時光的疊合。

馬爾他十字是江詩丹頓的重要風格印記,並常出現在K金的自動盤上。圖/江詩丹頓提供

最後的「藝述時間」更是江詩丹頓270周年展「THE QUEST」台灣站的在地化與品鑑最閃亮點:品牌邀請了台灣名建築師姚仁喜、台灣名建築師劉培森、當代書畫藝術家朱振南、台灣看版繪師顏振發、台灣木雕保存者國寶藝師陳啓村、藝術家范承宗、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葛萊美獎專輯設計師蕭青陽、時尚攝影師黃天仁、知名侍茶師張舒涵,以及米其林星級主廚蘇品瑞。合計11位遍及建築、書畫、雕刻、工藝、視覺設計、攝影、食飲文化等藝術家帶來了別具個人記憶與文化意象的模型、雕刻、手稿、老件、創作工具。

名家們的物件都經過了時間的洗滌,透過生命、創作與情感的注入產生了價值,一如每一只時計都對其擁有者帶來獨一無二的私人記憶。

同時展覽期間江詩丹頓更將邀請台灣建築師劉培森、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時尚攝影師黃天仁、城邦國際名表雜誌總編輯劉必祥、鐘錶評論家Henry Chen,以及鐘錶評論家KYO舉辦多場講座。講座與展覽訊息皆可掃描QR Code提前預約,或洽全台江詩丹頓專門店、獲得更多完整資訊。

鐘錶評論家—Henry Chen。圖/江詩丹頓提供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總編輯—劉必祥。圖/江詩丹頓提供
時尚攝影師—黃天仁。圖/江詩丹頓提供
究方社創意總監—方序中。圖/江詩丹頓提供
台灣建築師—劉培森。圖/江詩丹頓提供

【展覽資訊:江詩丹頓270週年展】

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大美術館

地址:106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號

時間:2025年6月7日(六)起、直至6月13(五)為止

預約資訊:https://qrfy.io/yDKKg-ylUv

江詩丹頓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