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以傳統日式町屋為靈感!打造消融於森林裡的「明治神宮美術館」
2019年,作為明治神宮鎮座百年祭紀念事業計劃的其中之一,由隈研吾設計的明治神宮美術館開幕了。在前往明治神宮的參拜路途上,一座悠靜的建築物,就佇立在那大片森林中。隈研吾希望抹除建築的存在感,以低斜度的斜屋頂,循地勢緩緩展開,大面積的落地玻璃,消弭室內外的界線,讓建築溶於環境,也讓自然光與綠意透進室內,使參觀者彷彿置身森林之中。
融以傳統語彙、創造與自然共生哲學
明治神宮美術館的外觀靈感來自傳統日式町屋,兩層樓的建築高度特意壓低,盡可能地不超過周圍樹木的高度,以維持森林的主體性。屋簷四面延展,呈現日本傳統屋頂形式,卻有著俐落地現代線條,僅有2公分厚度的屋簷邊緣,營造出輕盈俐落的界線。這種設計手法尊重神宮的歷史與文化,也讓建築在視覺上融於自然,體現了隈研吾「負建築」與「與環境共生」的設計哲學。
建築結構上,明治神宮美術館以鋼構為主體,並在H型鋼之間填入檜木板。這些木材部分來自建館時砍伐的樹木,部分更取自明治神宮境內因風雨自然倒下的樹木。內部空間以及家具也以木頭為主調,櫸木楠木等不同的木紋質感,配著柔和的間接照明,消除鋼結構的冷冽,營造出溫暖的氛圍。
展品即是整座神宮的故事
美術館裡面不只展示著明治神宮的收藏品,也寫著明治神宮這片森林的歷史,整座神宮的故事。透過「百年」「一年」「一日」「一刻」四個時間軸,細緻描繪神宮與森林共生的故事。二樓的展示空間特別設計了現代詮釋的格子天花板,呼應著舊寶物殿的拱形天花設計,帶進新舊交融的概念,也是一種傳承的呈現。我很喜歡館內的咖啡廳與商店同樣延續「循環」理念,家具也一樣取自神宮御造營時的枯損木,讓每一件家具都承載著森林的故事。
來日之後,偶爾會在年後前往明治神宮初詣參拜,現在的參拜路上,多了一處現代風格的舒適建築,總還是會忍不住繞進來感受一下這特別的氛圍。最後,走在隈研吾建築常見的長出簷下,繞著建築周邊的路徑再次踏上參拜的路上,感受與過往的參拜路不同的風景,重新來到神宮前許願:「希望一切順心順利,也請多多指教了。」
▧ 專欄作者|東京建築女子 李昀蓁高雄人,現居東京。逢甲大學建築系、成功大學建研所畢業,一年半的台南建築師事務所勤務、取得台灣建築師執照後移居日本,目前任職於東京的建築師事務所。因喜歡日本現代建築而前往日本工作、生活,並以東京為據點,在日本各處以建築為主題展開旅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