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設計師方序中:我很開心可以做設計,去幫助主角發光

聯合新聞網 翁家德

工業革命之後,世界的運行規則迎接了極其劇烈的轉變,人心意念的判斷與思量,成為賦予事物靈魂的必要關鍵。在設計成為討論事物優劣基本前提的如今,台灣沒有缺席這個從美學經濟出發的競技場。由《500輯》主辦的第三場「500談」系列講座,將以「設計」這個涵蓋層面甚廣的字詞為主要枝幹,邀請著有《美學的經濟》一書的作家詹偉雄與多次操刀大型典禮主視覺、跨界表現亮眼的設計師方序中,交流從社會現象、產業需求和網路語言等面向的多方設計觀察,建構起這場既在地又國際的豐富談話。

多次操刀大型典禮主視覺、跨界表現亮眼的設計師方序中。 圖/陳立凱攝影

被問到如何走進設計領域,方序中分享自幼就喜歡畫畫,最初夢想著長大可以開畫室,後來則是想踏入音樂或電影產業,但卻因為長輩的一番建議,而選擇先進入設計公司磨練,才開始接觸設計。方序中回憶,還記得第一天進到公司什麼都不會,只因為會畫畫而被分配到一台電腦,執行的第一個工作是要幫一個案子要用的照片去背,但他那時完全不懂什麼是去背,下場當然是被罵得很慘,也是從那天起,才開始學習有關設計的一切。

方序中從小就喜歡跟著身為演員的舅舅金士傑去看舞台劇表演,他那時觀察到,舅舅在許多作品中都演配角,演主角旁邊的那個好朋友,常常只要講一句話,就能影響主角的想法或一生。方序中補充:「我覺得這樣的角色很好,適合我這種溫溫的個性,但是又有思考,可以提供好的分析與建議。」在接觸設計之後,方序中理解設計也是配角,他可以透過設計去幫助主角發光,並從中獲得成就感與喜悅,例如在做專輯設計時,方序中就希望能藉由設計來幫助音樂被看見。

成為設計師背後的動機,大過於當個厲害的設計師

方序中提及之前面試新鮮人的經驗,那時的一個提問是:「你來這邊上班想要做什麼?」對方卻回答:「我想當一個厲害的設計師。」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方序中不這麼認為:「我覺得當一個厲害的設計師不是一個目的,設計師應該是要解決一個問題,把事情變得更好,所以重要的應該是,設計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是什麼讓你想當一個設計師?」

在接觸設計之後,方序中理解設計也是配角,他可以透過設計去幫助主角發光。 圖/陳立...

社會大眾對於設計師的印象,大概就是很會經營自己,作品如果有很多人按讚或分享,就能被視為一個很厲害的設計師。但想成為設計師背後的那個動機為何,對方序中來說是更加重要的事情,那個動機可能是想要傳達勇敢、環境責任,或是對家人的愛,設計只是回應動機的一個手段。

當美感成為社會共識,社會才更能支持設計產業

現在台灣設計相關科系的學生越來越多,設計人才供過於求,恐造成設計產業整體薪資水準往下發展。面對這樣的擔憂,方序中在一次和學校老師交換意見後,有了不同的看法。方序中認為,設計背景出身的學生不一定都會去當設計師,因為沒有那麼多職缺,但是他們都有可能成為理解設計的業主,用實際的消費或行動來支持設計產業,大環境就能更健康。

第三場「500談」系列講座現場。 圖/陳立凱攝影

方序中 小檔案

出生於屏東東港共和新村,2013年成立設計工作室「究方社」並擔任創意總監至今,多次操刀大型典禮主視覺且跨界表現亮眼。2015年開始發起以家與記憶為主軸的小花計畫,藉由多方領域串聯呼籲社會正視土地議題。近年在不少文化展演活動都可見其充滿故事性的作品,曾六度入圍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

方序中 平面設計 500談 詹偉雄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