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談】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吳柏蒼╳李君慈╳彭冠傑:作品有價,喜歡再買
2021年元宇宙、NFT在台灣徹底發熱,各產業積極切入交易市場,社群平台看起來鬧哄哄,多數人可能一知半解;買下NFT是為了收藏,還是一心想要發大財?在NFT世界初出茅廬的創作者又該如何自處?
500談系列講座以「NFT是騙局?還是未來商機?」為主題,邀請OurSong共同創辦人吳柏蒼、平面設計師及LADYBUG創辦人李君慈、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彭冠傑,三位除了是品牌主理人,也是投注熱情的音樂人與設計師,從自身經驗分享NFT觀察、應用、有意思的NFT項目與心態準備,講座於今晚在不只是圖書館登場。本文摘錄部分講座對談內容。
一開始如何接觸NFT?在台灣有哪些發展與應用?
彭冠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NFT,但還不了解怎麼開始進行。我開始接觸是在去年初看到「寶博士」在社群上分享區塊鏈知識,進而想了解比特幣如何被交易,接著下載App研究。當時看到藝術家Beeple憑著一幅作品在佳士得拍到六千多萬美金。
我當時很好奇:「為什麼同樣是以數位執行創作的人可以拍到這樣的價格?」因此一頭栽入。其實我觀望超級久,抱持著好玩的心情,而不是賺多少錢、回多少本,真正收藏第一件作品是去年9月,買下朋友的作品,12月再買村上隆和RTFK合作的作品。
吳柏蒼:我們一直想讓NFT更親民地帶入生活中。我自己有比較深的玩法,但是大家或許對虛擬貨幣、NFT還是有點疑惑。OurSong就是希望透過手機介面,讓人輕鬆進入、打造、收藏與交易,跟播放Youtube一樣簡單,像師園鹽酥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打破我們想像的範疇,不只有插畫、音樂、3D或藝術品。
不管是抱持著投資、支持創作者,還是收藏喜歡的內容,都很值得試試看。隨著創意爆發,品牌都開始想打造NFT,更深一層則是把戰線拉長,成為經營社群VIP的模式。
李君慈:身邊接觸NFT項目的人年紀都很小,他們一開始根本沒想過發大財,單純只想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後來話題竄起來,後續接觸的人也許或多或少都有想賺錢的念頭,即便是抱持著這樣的心情,都是很好的哦!這樣你才會開始去接觸。任何投資者第一個念頭都會覺得「試試看也許有機會」,這是第一步,當你真的跨進去之後,會發現NFT不是一次性的項目,後續呈現是很重要的事,值得去思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還是單純只換了頭像而已?
彭冠傑:把獲利當第一個動機沒有不好,不要怕談到錢。有了動機之後,會有超多方法。第一步是開始Google幣圈,也就是DYOR(Do Your Own Research,投資前自己做好研究)。區塊鏈是超大命題NFT只是被拉出來的顯學和玩法,透過幾個關鍵字去搜尋,下載App之後都有基本使用教學,會使用後接下來才是關鍵:「理解自己喜歡什麼」。
幣圈有一個詞叫FOMO(Fear of missing out,錯失恐懼症),像師園鹹酥雞NFT出現,因為它並不是傳統會出現的項目,就可能會產生這個情緒。所以要先知道喜不喜歡它帶來的意義、賦能、涉及的KOL與背後團隊,再投資下去。後來發現,有一些判斷基準和股票有一點點像,但股票是研究它的過往,NFT則要評判它的未來。
給創作者和買家的建議
吳柏蒼:我是做音樂的人,經歷過唱片可以賣的最後一年,2000年。親眼看見音樂的單價消失了,以前一首歌40元、50元,甚至100元都沒問題,後來沒人買CD,賈伯斯發明了iPod,串流音樂一個月只要149元,身為音樂人其實很難接受。
NFT可以重新找回內容的單價,而且不只是音樂內容。所有數位內容在這個年代好像都沒有價值,被大品牌不斷灌輸這樣的觀念:「你自己沒辦法賣,要不要來我的平台?才會有流量。」內容的價格、拆分營收都是品牌,創作者沒辦法含扣。
NFT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可以對喜歡的數位內容定價,而不是讓平台告訴你一個點擊多少錢。在OurSong上面,我都會鼓勵他們透過創作謀生,而不是為業主打工。上面已經有幾位藝術家這麼做,例如PeggyKUO透過每日不斷創作,累積很多粉絲,每個月透過創作可以穩定擁有5000至8000元美金的收入;如果是為業主做案子,也可能有豐沛收入,但其實不太容易。對創作者而言,持續創作和經營粉絲,才是做NFT這件事的本質
給買家只有一個建議:DYOR,喜歡再買,這樣就算跌得跟狗屎一樣,你也開心。
講者資訊
吳柏蒼
OurSong 共同創辦人,長期投身數位音樂以及區塊鏈 / NFT 平台開發,2008 年創辦台灣最大獨立音樂商店 iNDIEVOX、並曾任 StreetVoice 街聲資訊長,創立派歌數位發行和 Blow 吹音樂,2016 加入 KKBOX 集團共同創辦 theFARM 和 Soundscape 數位發行平台。
彭冠傑
進入 NFT 世界一年,為台灣 NFT 社群 Elysium System 早期成員(OG),持有項目包含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與 RTFKT 合作之大型 NFT 專案 CloneX以及匿名藝術家 Pak 的作品。在現實世界為 POM(Project On Museum)負責人及藝術指導,專注於品牌及視覺識別設計,並致力追求專案實務性與實驗性之平衡。
李君慈
平面設計師。設計範疇涵蓋書籍裝幀、品牌視覺規劃、影像視覺字體字幕設計、藝文展覽活動主視覺平面設計。長期關注NFT議題並於2021年開始購買虛擬貨幣。其創作作品於 foundation上架,當天將以創作者的身份分享NFT的加密藝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