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談】理想大人的必修課:張倚奇╳楊士慶╳張瑞夫:不從眾、多方嘗試 用成就與行為回應阻力
真正的成長不像課表、不像數學方程式,沒有1+1=2的理所當然。長大成人應該如何才算理想、怎麼才稱得上「大人」?《500輯》在7月13日晚間假BOVEN雜誌圖書館主辦了「500談」系列講座:「理想大人的必修課」,並邀請到了哿哿設計創辦人及桌遊設計師張倚奇、平面設計師楊士慶與「萬秀洗衣店」計畫人張瑞夫多方對談。
對談首先定義何為「理想的大人」,其中楊士慶認為所謂理想的大人是一種浮動的概念,他人生的每個不同階段都在思考,對於理想的大人的定義也隨之改變、浮動變化。張瑞夫則表示認同,他認為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人成為範本,但實際追尋時,會有很多不公平、困難的地方;對他來說:雖然現階段會遇到不公平或困難之處,但不會因此影響自己追求的理想、仍能維持一樣的心情,那就是理想大人的狀態。
不從眾的勇氣 展現自我被發現
而談到「不從眾的勇氣」時,楊士慶舉例他經在幼稚園教畫畫時受到小朋友的啟發、影響了他此後任何叛逆的事情;由於幼兒們是用自己的手或玩具沾上顏料作畫,不循常規教條的行為,帶給了楊士慶不從眾的勇氣,他並表示「我非常感激這些小朋友,他們教會我目前現階段很重要的事。」同時楊士慶也鼓勵新一代的年輕人,由於手機、社群軟體、網路的發達,讓一個人很容易被看見、被客戶發覺,他就認為自己是善用社群軟體讓自己曝光的狀態,也因此鼓勵新世代勇於展現自己、讓自己被發現。
此外張瑞夫則回想起成長過程中,犧牲最多的可能是玩樂的時間;即便大學時他沒有預期自己發展的方向,於是他多方嘗試,在大學四年中認真的打工、實習、工作,算是他一點小小的遺憾,也讓他打算在30歲那年讓自己好好去玩,為自己彌補生命中自己留下的缺口。
過去的傷害成為動力 讓更多人認同
認真來說,張瑞夫的「萬秀洗衣店」、哿哿設計創辦人及桌遊設計師張倚奇自己家裡就是桌遊產業還自己創業,加上自陳相當叛逆的平面設計師楊士慶,三人的成長過程中自免不了受到傳統、環境上的反對或外力阻礙,那麼在實際獲得成就之後、是否要上演王子復仇記或公主復仇記?
張倚奇則表示,2020年時她獲得了國際肯定,創業狀態一下得到了翻轉,但她當時感覺心裏有個聲音:「不要去報仇!」即便創業中面對了勾心鬥角,但她選擇讓「過去」過去,不再計較。她並舉例,以她成長過程中受到啟發的「理想的大人」就不會去做復仇的事,「如果可以去復仇,開心大概也只有一瞬間,當然這是我的想像。」楊士慶則認為:成長中一定有傷害你的人,他的心態則是:「一定要做得更好、做給你看。」張瑞夫則以為,過去的傷害會成為一種動力,但要用自己的行為跟成就去回應,要讓更多人認可自己,「他們不是我的貴人,他們是我的勇氣。」
找不到目標時 值得多方嘗試
雖然都是1990以後出生,但張倚奇、楊士慶與張瑞夫確實在各自領域發光發熱,取得實績。那麼在這麼多年的努力中,難道沒想過放棄的一瞬?其中張倚奇表示,創業七年來她有點看不到下一個目標,兩個月前一次座談會她一度萌生退意,事後閱讀了該場主持人推薦的書籍《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書裡的幾個想法改變了她,其中之一是:「我這麼痛苦,就是因為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另一個想法則是,「要記得休息。對創業者,休息沒有比創業來得輕鬆,所以我今年從9月開始會有一個gap year。」
而面對未知的危機意識,張瑞夫建議,在他過去換過包含唱片企劃、陶瓷品牌經營、品牌轉型等眾多工作,「你一定要去發現自己的專長跟喜好」。由於他一直保持危機意識,所以一定要找到喜歡且擅長的事,讓真正遇到危機時,才會有個備案,有可以退轉的容身之地。張瑞夫再建議,即使一時覺得迷惘、找不到目標,他認為值得多方嘗試,即然有些事還沒做過、不妨一試;像是他大學畢業後接過專案、實習、打工,都是一些當時看起來很希望完成、但還未嘗試的可能性,「現在即便你無法離開現在的工作,但你還是可以選擇:要犧牲玩樂或花錢?或是去嘗試你理想中的事物。」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