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領路人賴志盛:在創作的世界裡,你前面沒有人,就是一直往前走

聯合新聞網 孫曼

本文選自《500輯》Issue 62「青年起義,新銳來襲」

《500輯》在一個青年世代散發飽滿能量的時局下創刊,兩年多來,我們探索不同領域、推動多樣企畫。在每回行動之中,深感這群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一個點燃青年世代創意火光的嶄新獎項「500Young」於焉而生。

傳統媒體的靈巧轉身形塑了500輯,青年的潛力才華造就了500Young,這不只是一次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感知,他們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爆發力與執行度。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世代之間的相輔相成。

領路人|藝術家/賴志盛。圖片提供/賴志盛

「不管在藝術創作或是在現實中,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真愛。創作要帶有強大的熱情,就像談戀愛,你若很愛這件事你就不會害羞、不會覺得那些眼光太重要、不會有太多現實的焦慮擺在前面。」賴志盛說。首屆500 Young「藝術挑戰家」得主徐瑞謙提賴志盛作為他的領路人,他謙虛得很誠懇,「我覺得是透過作品或創作的方式剛好他受用。」

藝術創作有機會去表達那些難以言明的內心

賴志盛在世界各地都曾展出作品,最近的一件,是北美館一上3樓那個一直被工作人員提醒不要掉下去的全新年度計畫《接近》。1971年出生的他,21、22歲開始發現「藝術創作是在這個世界上少數可以真正為自己做工的工作,有機會去表達那些難以言明的內心,或透過創作似乎很能去呈現每一個不同當下的自己。這些特質就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要當藝術家。」

90年代的當代藝術環境還沒這麼開放,裝置藝術少,維生更難。「那個時代當藝術家也不見得是以藝術為生,我在1996年畢業之後,一直到2011年其實才真的完全以創作維生。」賴志盛說,「創作的時候,內心其實不太需要去服務其他人,即使可能有美術館或策展人要求去完成這個事情,但是創作更在於怎麼樣繼續完成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跟外界的連結是在作品完成之後。在創作的世界裡,你前面沒有人,就是一直往前走。」

​​

在創作的世界裡,你前面沒有人,就是一直往前走。

— 賴志盛

不同階段與形態的領路人

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創作藝術,「啟蒙來自於身邊的師長同儕,對於真實的、外面的這個藝術世界,雖然對外界的藝術世界沒有太多理解與參照點,但當時少少的一群人在一起很有理想主義色彩,對於創作也充滿了熱情與信念。

賴志盛生涯不同的階段,「領路人」的角色有時候是其他藝術家的概念與創作,像是Francis Alÿs推冰塊、追逐海市蜃樓或龍捲風等,又或是中國衛秉強的《圓滿》,讓他見識到創作的框架或規格可以怎麼不斷被拓寬,「我覺得藝術很迷人的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樣,藝術家的說法也可能只有一種,作品本身感染人的方式不同。這是我覺得一直很在意創作的一個很重要的信念:它還是有我們的語言文字到達不了的地方。」

新世代藝術家的焦慮

領路人|藝術家/賴志盛。圖片提供/賴志盛

「徐瑞謙對材料與形式掌握都很好,對於作品與空間的關係也非常敏銳,是一位很有創作熱情的藝術家。其實我太不記得給過他什麼創作上重要的建議,但我們總是很願意跟對方分享創作上的想法,而且能不鄉愿、誠實去聊,這是很難得的。」賴志盛認為,藝術家對於生命的提問,不論世代環境變化,沒有太大的不同,「我想可能最大的不同是對於焦慮的事情不一樣。」

他以視野鏡頭舉例說明。他的世代焦慮的比較是知識、訊息的不流通,怎樣在資訊不足的狀況下去找到自己想做,「像是個長焦段的鏡頭,一直zoom in進去,藝術家儘量想在裡頭找出不一樣的東西,看是否有機會讓它逐漸的成為某種創作的支撐,也許就有可能發展出與自己不同的語彙。現在的藝術家由於網路媒體的廣泛,除了訊息量極大,更新也是同步的,新世代藝術家知識與技術的取得也相對容易許多,視野左右pan的幅度很大、很遼闊,難題是所有的東西都攤在眼前要如何選擇自己的路,如何在眼花撩亂的現實中能有信念的做下去,而且還要保持特殊性。這是現在藝術家的焦慮。」

也因此,他希望不論是藝術家或是觀眾,都能找到所愛,當然,這也需要時間積累,「藝術家要有一點自覺,你不需要跟其他人一樣、不需要去追求已經出現的東西,才有可能會有更大的收穫,因為你追它就跑了。」

500Young 500Young2022 賴志盛 Issue62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