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鏡頭生活感」阮鳳儀:用電影,連結我們現在的世界

聯合新聞網 陳建嘉
阮鳳儀年僅32歲,就已經能透過影像創作,表達年輕世代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但對...

本文選自《500輯》Issue 62「青年起義,新銳來襲」

《500輯》在一個青年世代散發飽滿能量的時局下創刊,兩年多來,我們探索不同領域、推動多樣企畫。在每回行動之中,深感這群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一個點燃青年世代創意火光的嶄新獎項「500Young」於焉而生。

傳統媒體的靈巧轉身形塑了500輯,青年的潛力才華造就了500Young,這不只是一次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感知,他們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爆發力與執行度。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世代之間的相輔相成。

阮鳳儀去年拍出《美國女孩》獲得華人影壇關注,一舉入圍多項金馬獎肯定,今年也得到500Young的「鏡頭生活感」獎項殊榮。阮鳳儀年僅32歲,就已經能透過影像創作,表達年輕世代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但對她而言,其實也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摸索期,才真正確定自己想要什麼。

電影呈現一個人如何看待一個時代

「我其實原本不確定自己想做什麼,但一直都想要從事技術性的工作。」阮鳳儀回想當年,是高中國文老師為她開啟前往電影藝術的大門,「那時看的電影是法國導演楚浮執導的《四百擊》,覺得很厲害,開始想要了解電影史以及影像藝術。」阮鳳儀之所以愛上電影,是因為她認為電影是一個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最厲害的對話空間,「我們可以透過電影影像去記錄、去表達,呈現一個時代,或是自己與這個社會的連結。」

至於讓她印象深刻的電影,則是雷利史考特執導的《末路狂花》,透過兩名女性的角度,去看待男性主權社會的種種不公,「女性敘事畢竟是偏少的,但我覺得女性相較於男性,有不一樣的說話方式。」她稱讚這部電影給她很大的代入感,同樣的,她拍攝《美國女孩》就是想呈現自己的故事,也希望能從中獲得感動,引發大家共鳴。

其實劇本本來就沒有最完美的,但就是書寫的本質,就是一種練習,要讓自己呈現更不一樣的可能性。

— 阮鳳儀

每個故事都應該是共鳴,不是只屬於我一個人

阮鳳儀坦言一開始創作《美國女孩》時,壓力極大,「我很高興有好隊友,支撐我繼續努力下去,包括我的製片苗華川,還有監製林書宇導演,他們告訴我不能隨便放棄,因為這不只是屬於我一人的故事。」

阮鳳儀笑稱,去年全台灣三級警戒時,她每天在家忙碌電影後製、剪輯,「每天都有很多挫折、覺得沒做好,給林書宇導演看成品時,他都會要我再想想,有沒有可能更精準、更真實。」最終才終於磨出讓許多人都很滿意的作品,「其實劇本本來就沒有最完美的,但就是書寫的本質,就是一種練習,要讓自己呈現更不一樣的可能性。」重複的挫折與失敗,對於阮鳳儀來說,是露出曙光的契機,她也在這段期間勤看是枝裕和、達頓兄弟以及阿斯哈法哈蒂的電影,就是為了讓自己更嫻熟於說故事的節奏、脈絡。

阮鳳儀之所以愛上電影,是因為她認為電影是一個創作者與觀眾之間最厲害的對話空間,「...

讓觀眾做出情感投射,是創作者必須的任務

至於自己的領路人,阮鳳儀不假思索選擇《美國女孩》監製林書宇,林書宇過去曾執導《九降風》、《星空》等知名電影,「他願意幫一個新人導演背書,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阮鳳儀感謝林書宇願意提供經驗,與她分析年輕創作者的盲點,如何適切的展現情緒,更教導她一個重要的觀念,「無論是什麼時代,或是什麼題材,但現在拍出這部電影,跟現在的我們有什麼關係,為何能與我們的現在做連結。」而對阮鳳儀來說,《美國女孩》雖是記錄2003年的電影,但片中詳實記載一家人遇到疫情、經濟困難期間的情感變化,相信能讓現在的觀眾有所自我投射。

阮鳳儀獲選500Young的青年得主,她坦言非常開心,也對該獎項給出肯定,「這段期間參與聯合報、聯合文學很多活動,都非常有質感,很高興能透過這一媒介,跟大家好好的表達我自己。」

500Young 500Young2022 阮鳳儀 美國女孩 林書宇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