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Young2023】「多元生態系」林裕欽:永續學習,50年後一樣跟上時代
30歲上下的時光,多數人可能還在找尋人生方向,但林裕欽在2020年時已經入選該年度《富比士》雜誌「亞洲傑出青年榜」(30 Under 30 Asia)的消費科技類(Consumer Technology),2021年他再獲《天下》雜誌評選為「未來領袖」名單一員;或許你沒聽過他,但30歲以下的年輕人高比例使用過他創辦的社群網站,他是D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
家中五個小孩、上有四個姊姊,林裕欽沒有因為身為小兒子受到的關愛而自滿,反倒早下定決心創業,因為「早點有成就、爸媽就不用等太久。」高中時接家教存錢,進入台大資管系時開始寫程式、架網站增加收入,其中Dcard正是他大學時眾多的專案計畫之一。畢業後一度面臨要就業或創業的二擇一道路。因為參加外交部青年大使、第一次踏出台灣,同時觀察到身邊許多同學決定畢業就出國深造或工作,讓他重新開始反思台灣的好,而「想讓台灣更好」的意念,最後推動了Dcard在2015年由社群網站「企業化」,正式定型。
>> 【500Young2023】領路人顏漏有:探索精彩、勇於冒險,即使失敗也能成為養分
保持全方位的好奇心
對林裕欽而言,寫程式、架設網站並不困難,創業的艱辛之處還是回到人,「管理其實是個蠻不容易的議題。」由於公司很早獲得資金挹注、創業初期已大量招募員工,組織規模約20至30人;但即便引入高階管理人才後公司營運仍不如他預期,也讓林裕欽曾一度質疑,是否主管不夠適任?事後他才轉念,「他人不好也是我找的,所以其實我最需要的是提升我自己。」
他長時間學習,聆聽Podcast、閱讀經典管理書籍、運用數位學習平台。他保持廣泛的吸收力,自商業管理、文史哲、經濟學甚至是育兒領域,保持全方位的好奇心,不僅如此,創業中他也透過人脈的建立,認識其他公司的CEO並學習其他人的思考模式,甚至書本上學不到的「Street Smart」都是他所觀摩的面向;此外他頻繁與不同產業的公司彼此參觀交流,例如2019年便與約20間公司交流,近期觸角更遍及日本、東南亞等地。
由於網路世代的演化並非等差、而是以接近等比級數規模的變異,林裕欽自有一套哲學,認為「學習是個體的進化」。他解釋有別於演化必須通過消滅其他個體以進行繁衍,不適應環境的個體以達到物種的進步,「學習是個體的演化,你不用把自己淘汰掉、但可以用學習的方式,改變自己去適應這個環境。」林裕欽如是說。
而不僅自己熱衷學習,林裕欽也將之納入為企業文化的DNA之一。以讀書會為例,是由各部門各自主持,除了能強化共識、凝聚向心力,另一方面也鼓勵同事在上班時間、而非私人時間進行讀書會,讓上班時間讀書成為上班的一部分,而非占用員工休息時間的次要任務。「如果50年後還有什麼能力最重要?一定還是學習。」林裕欽如斯斷言。
在他的觀察中,過往世代要學習新知識,人們常在商學院中建立人脈、習得書本或課堂未有教授的新知,但新世代透過網路,可突破人脈與傳統學習管道的屏障,輕易取得也掌握知識,正是新世代創業的最大優勢。
前人回饋是青年創業的寶藏
而談到本次獲得500 Young創業類別的肯定,林裕欽謙虛表示,「這個獎項是必須透過不同類別評審達成共識,因此感謝前輩的賞識、也代表我們做的努力有被看到。」此外之所以選擇AAMA「台北搖籃計畫」共同創辦人、校長顏漏有成為他的領路人,因為2017年時他曾參與AAMA營隊,當時校長的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CEO是公司的天花板,」除了將他過往心中的概念具象化、也從此他牢記心上,也影響了他很多公司營運實務思維,每當面臨重大問題時也常讓他反思,他是否能改變自己去面對問題、而不是將問題的責任單方面地視為是員工的責任。
最後當談到當代青年創業的阻力與助力時,他分享到過往時代的資本累積比較容易,而台灣的薪資並沒有增長很快,雖然這是全球性的問題,不只台灣正在面對;但另一方面像是顏漏有搭建起的AAMA,其中有很多屆臨退休、或已退休的可敬長輩都在此願意分享,讓青年可以少走冤枉路、避開前人踩過的坑,前人的回饋體系加上學習能力的持續提升,就是當代青年創業的無盡寶藏了。
本文選自500Young特別企劃「致無可取代的我們」
質感媒體《500輯》創刊三年多來,致力營造更有意思的觀點倡議和生活場景,成為當代社會中有價值的存在。在過程中,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總令我們驚喜不斷,匯集創意靈光的時代獎項「500Young」因他們而生,2023年已盛大邁入第二屆。
作為一個展望未來的媒體,期待為環境描繪出如今的青年樣貌。500Young從來不只是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察覺,這群人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飽滿能量,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跨世代間的相互影響。
留言